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專家:G20需分權承擔全球治理

時間:2016-09-02 03:16:30來源:大公網

  圖:9月1日,G20杭州峰會新聞中心正式啟用,現場志願者以良好形象迎接海內外媒體記者\中新社

  G20杭州峰會大幕即將拉開,國際社會對此寄予厚望。二十國集團(G20)聯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黃茂興教授接受大公報記者獨家專訪,他表示,G20杭州峰會是歷屆參會元首最多、擬達成成果文件最多一次。中國對G20的貢獻,是希望推動G20整個體制機制改革,從過去應對危機短期效應向全球治理長效機制轉變,並為全球的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大公報記者何德花福州報道

  黃茂興指,全球治理目前面臨重大挑戰,當前國際關係體系等級化依然明顯,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嚴重不足,常常成為利益受損方。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認為全球治理本身是一個協商過程,G20應該更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

  為此,中國力邀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領導人與會。目前,東盟主席國老撾、非盟主席國乍得、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全球治理組織主席國新加坡和哈薩克斯坦、埃及兩個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大國的領導人,均已確認受邀出席杭州峰會。

  黃茂興稱,G20峰會應該平均分權,秩序也不應是由單一力量主宰。G20是推動世界進步、時代發展和維護全人類福祉的功能和地位的對話平台。黃茂興說,建立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全球經濟秩序,是全球治理核心。任何規則的制定、秩序的建立,都應由所有治理參與方共同協商和建設,治理成果則由所有參與者公正地共享,中國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這一全球治理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建自貿區應對新規則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及貿易大國,在全球新一輪投資貿易制度規則上,為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強調回到多邊談判和多邊貿易機制上來,要有自己的話語權主動權。所以,中國積極開闢自貿試驗區,適應新一輪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的調整,應對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帶來的挑戰和改變。

  2013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上海貿易實驗區;2015年4月,廣東、福建、天津三地自貿區也掛牌成立;2016年8月31日,中國又新增遼寧等七個自貿區。黃茂興指,中國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其目的就是進一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參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制定、適應規則的改變,增強話語權和參與權,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同時,將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試驗不同的探索路徑,來形成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為新一輪的全球經濟治理秩序做出中國的貢獻。

   「三箭齊發」補不足

  此外,金融是G20始終關注的最重要議題。中國在G20杭州峰會中提出,要加強金融全球治理。就金融領域而言,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有美國等少數國家主導。黃茂興認為,中國將全球金融治理擺在G20峰會議題,目的是要打破長期以來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平衡,呼籲國際社會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可包容性的全球金融治理秩序,謀求與中國發展實力相匹配的金融身份。

  黃茂興稱,中國設立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這「三箭齊發」對全球金融秩序做出補充。此外,中國通過貨幣一攬子計劃,如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規模擴大,擁有了投票權等,這些改變,意味着中國有更多的投票權和話語權,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公平、公正的權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