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尋范長江足跡 港生塞上寫新篇

時間:2016-08-21 03:16:03來源:大公網

  圖:參加「范長江行動內蒙古行」的港生在大漠體驗騎駱駝 大公報攝

  八十年前,大公報著名記者范長江開始了西北之行,足跡遍布甘肅、內蒙古等地。八十年後,香港傳媒學子通過「范長江行動」重走他當年到過的地方,一邊行走,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在甘肅,港生看到了隴原大地的飛速發展,亦被敦煌舞、崆峒武術、隴繡等燦爛文化所驚艷。在內蒙古,港生不僅參觀蒙古包、騎駱駝,體驗了底蘊深厚的蒙元文化,還收穫了珍貴的友誼。在行程中,港生將在兩地的所見所聞訴諸筆端,在提高自己新聞寫作能力的同時,亦為西北大地寫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大公報記者 楊韶紅 劉俊海 喬輝 王月

  在「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線路中,港生先後參訪了蘭州、白銀、平涼、慶陽等地,感受大西北的地理風貌、產業民生,體驗了甘肅的深厚文化和風土人情。實地行走和採訪活動不僅使港生的寫作能力、專業知識得到訓練,更加深了他們對內地的了解。

  採訪團中很多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對新聞寫作和採訪並不熟練。起初他們的稿件都是花絮、手記,被指導老師評為「優美的散文,不能成為新聞稿件」,但每個學生都認真採訪,努力完成任務。經過一周的訓練,很多學生進步很快,開始能夠擔任主稿的寫作。他們也在採訪中逐漸具備記者的素養,如學會留下採訪對象的聯繫電話,之後電話採訪;從提供的大量資料中,準確提煉出有用的新聞。

    學子冀兩地青年同創業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蘇莉表示,起初不太會寫新聞,接觸到硬性稿件很惶恐,但經過帶隊老師們的耐心指導以及小組成員的討論、幫助後,寫稿能力很快大幅提升。

  而對於很多第一次來到西北和甘肅的學子來說,荒涼、空曠、沙漠、人煙稀少等印象發生了改變。很多學生感慨,這裏經濟發展很快,文化深厚,天空很藍,人很淳樸熱情。採訪中,先進的無人機、致力於節能減排的蘭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平涼美麗的農業景觀園等都讓港生對甘肅有了更深的認識。香港公開大學學生羅曉珊說:「我覺得蘭州和我想像的西北地區有天大的差別,因為印象中的西北地區是一片荒蕪。來到這裏之後,發現這裏的城市也是十分的發達,道路交通規劃也是做得挺好。」

  錯過美景 收穫真摯友情

  除了看到甘肅的發展,港生亦看到了內地廣闊的就業和創業機會。來自香港公開大學的李佳斌表示,他發現兩地青年人共同創業和促進就業的空間很大。「西北的農作物豐富而又質量高,只是欠缺一些成熟的經銷商去把它們推廣,目前在這個電商成熟、交通方便的市場裏,香港的青年人可以思考和考慮內地進貨,香港銷售的代購業務。」

  在「范長江行動內蒙古行」線路中,港生重訪了額濟納、烏拉特草原、臨河、定遠營等范長江走過的地方,不僅體驗到了內蒙古的嶄新風貌,亦收穫了真摯的友情。

  當採訪團到達臨河時,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胡馨月由於不適應溫差而患上嚴重感冒。她不得不暫停後續的採訪活動在酒店休息接受治療,來自內蒙古大學的學生關艷輝主動選擇放棄前去額濟納的採訪之旅,留下照顧胡馨月。雖說這是關艷輝盼望已久的旅程,可是她說:「我們一個任務是採訪活動,而另一個任務則是照顧好每一位香港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內蒙古人民的溫暖,因為我們是東道主。」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關艷輝說,雖然她和馨月沒有欣賞到額濟納怪林美景,沒有看到草原風情濃郁的表演,但她們收穫到一份來之不易的友誼。原來她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所以還會彼此分享一些內心秘密並且越聊越興奮,「以至於把所有的事情拋之腦後,只享受這來自祖國南北端的,屬於我們兩個女孩的愉快時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