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舷號112)在「海上聯合-2014」對海上目標實彈射擊\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環球網報道:中俄兩國海軍將於9月在南海相關海空域舉行代號「海上聯合-2016」的聯合軍事演習。內地軍事專家指出,近年來,美國多次在南海作出挑釁,推動菲律賓單方面提出南海仲裁,更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等,中俄兩國選擇此時在南海海域聯合軍演,是想體現一種震懾和制衡。
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副教授施余兵指出,儘管中國國防部強調中俄南海聯合軍演不針對第三方,但毋須諱言,在南海所謂「仲裁結果」出爐後的敏感時期,中俄舉行南海聯合軍演,或有指向性,是對美國的一種震懾與制衡。
緩解美日澳對華施壓
他指出,首先,中俄聯合系列海上演習是例行軍演,但今年軍演的特別之處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地點,一個是時間,地點是在南海海域,時間是9月份。在時間點上,我們知道前段時間的東盟外長會議,可以說對中國相對有利,東盟國家同意並且做出一個聲明沒有提到南海仲裁案的裁決問題,同意以磋商方式解決雙邊的爭端。
但是,7月25日,美國、日本及澳洲出台一份聯合聲明,很明確地要求中國履行南海仲裁案的「裁決」,而且這份聯合聲明不光是針對南海仲裁案,它還提到東海問題,還提到了朝鮮半島等問題。所以對於中國來說,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因為,從7月12日仲「裁案結果」出來後,中國為一邊,美國菲律賓等為一邊,雙方一直在鬥法。一方是拒絕履行「裁決」,一方是要求履行「裁決」。
中俄聯手應對外部威脅
施余兵還指出,不光是仲裁方面的問題,還有軍事上的問題,還有「薩德」問題。這次中俄軍演,有緩解美國、日本、澳洲方面施加給中國的壓力在裏面。
對俄羅斯來說,此次軍演也是他們需要的。因為俄羅斯在歐洲也受到擠壓,此次軍演可以緩解一下壓力。
施余兵指出,此前,美國在香格里拉會議上說中國造成了「自我孤立」的長城。南海仲裁案實際上是沒有履行機制的,它實際上是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損害,也就是說,中國不但不遵守國際法,而且在國際上「失道寡助」。美國說支持中國的都是小國家。俄羅斯就不一樣了,俄羅斯是一個大國,而且也是軍事強國,那麼俄羅斯支持中國,你還能說我們沒有外界支持嗎?所以說,中國在目前情況下獲取更多的有分量的國家的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不是破壞國際法規則的,是遵守國際法規則的,而且我們是有其他國家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