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熟悉的深圳羅湖區未來5年將投入4200億(人民幣,下同,約4898億港元)推進194個「東進戰略」重點項目,延伸發展空間,打造「東進戰略」的橋頭堡。並通過與香港連接的口岸搭建境外市場平台,借助香港的輻射力,將羅湖建設成為消費之都。\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深圳報道
深圳當前正大舉推進「東進戰略」,羅湖地處深圳東西部區域連接的「咽喉」地帶,也是東部唯一擁有口岸的城區。記者了解到,羅湖區日前出台《羅湖區落實「東進戰略」行動方案(2016-2020年)(送審稿)》(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當中提出,要依託現有的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和新建的蓮塘─香園圍口岸,搭建東部五區(新區)和境外市場無縫對接的平台,借助香港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布局發展口岸產業鏈
據悉,羅湖區擬投入4200億元推進的194個「東進戰略」重點項目,涵蓋交通建設、產業提升、城區建設和對外交流等領域。在對外交流方面,深化與港合作是重要一環。
羅湖區委書記賀海濤表示,要加快推進蓮塘─香園圍口岸建設,確保2018年開通,為提升東部客流、暢通東部物流提供有力支撐。他提出,要改造提升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統籌3個口岸片區,優化口岸基礎設施和通關環境,布局發展口岸產業鏈,探索在口岸區增設購物離境退稅商店、進境免稅店、市內免稅店,試點擴大免稅品種、增加免稅購物額,大力吸引境外人士來羅湖旅遊消費。
據悉,羅湖今年還將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培訓基地,舉辦高端智庫「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國際研討會暨國際新技術展」,並落實與韓國首爾江西區簽署的《戰略合作備忘錄》,在醫療、旅遊、經貿、科技旅遊開展廣泛合作。
作為老城區,羅湖交通堵塞的狀況讓不少北上的港人印象深刻。據悉,未來羅湖將聚焦交通改善工程,打造連通「東西」的紐帶,其中軌道交通是建設重點。《行動方案》提出,到2018年,羅湖軌道密度要達到1.45km/km2,一次軌道換乘可達原特區內65%的建成區,通過軌道+公交換乘,可達全市所有建成區。
加快軌道及路網建設
「十三五」期間,羅湖規劃道路總里程288公里,其中快速路網42公里,主幹道49公里,次幹道80公里,支路120公里。同時,羅湖還將構建「1+2+6+7」的交通樞紐體系,即1個綜合交通樞紐、2個長途客運樞紐、6個公共交通樞紐與7個路內換乘樞紐。
縱觀東部區域,羅湖的現代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具有突出優勢,第三產業佔比高達95%,消費與金融是其下一步發展的發力點。記者了解到,羅湖正在積極申報創建「國家消費型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以深南東路沿線為軸,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蔡屋圍片區、湖貝片區、深南東片區城市更新新增空間,吸引金融機構總部和次總部集聚,構建金融總部黃金走廊,打造金融持牌機構集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