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嫦三在33個月晝工作期間,開展了測月、巡天、觀地等科學探測,首次證明了月球沒有水/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人民網報道:嫦娥三號月球陸器28日按時進入第33個月夜休眠期,刷新了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完成了首次天體普查。國防科工局稱,嫦三在33個月晝工作期間,開展了測月、巡天、觀地等科學探測,取得了大量科學數據,首次證明了月球沒有水。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好奇月球上有沒有水,對於這個問題,嫦娥三號搭載的月基光學望遠鏡給出了答案:月球上沒有水。
探測結果較美國準確
據國防科工局介紹,自2013年12月成功落月並開展巡視勘察以來,嫦三搭載的8台科學載荷陸續獲得各類數據共計7TB。地面應用系統及時向中國上千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發布了這些科學探測數據及最新的探測圖片和相關視頻,極大地推動了國內外認識月球、研究月球和利用月球的探索熱情,並取得了大量創新成果。
嫦三開展了陸區月壤內部與月殼淺層結構探測,首次研製的超寬頻帶測月雷達,採用「邊走邊探」方式,獲得了國際首幅月球陸區月殼淺層330米深度內的剖面結構特性及地質演化圖,對了解月球演變歷史,和探索月球資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魏建彥指出,嫦三借助月基光學望遠鏡,利用月球高真空無大氣影響和月球自轉緩慢因而連續觀測周期長的特點,嫦三首次在月球上巡視太空。通過觀測,獲取了月球外逸層水含量的最新結果,水的含量比美國哈勃望遠鏡的探測結果低2個數量級,與理論預期值最為接近,修正了國外得出的月球上有大量水分子存在的結論。
在破解月球是否存在水這個問題時,實際測量值越低,說明存在水的可能性越小。在此之前,美國和印度都曾經對月球表面的水含量做過觀測,結果讓很多人對於月球上有水抱有一絲希望。事實上,在月球最初形成的階段,由於溫度非常高,即便是堅硬的岩石也會被融化,因此水存在的可能性就更加不可能。
首次發現月球玄武岩
此外,嫦三還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岩石─月球玄武岩。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研究員林楊挺表示,雷達探測到地下有三層玄武岩,特別是頂上的一層有195米,這說明月球到晚期20多億年的時候,還有大量的岩漿噴出來,月球岩漿的活動比原來認識的要更晚一點。
嫦娥三號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觀察地球,具體來說,就是利用極紫外相機在月球上觀察地球的等離子體層,來掌握等離子體層的變化規律,從而為空間天氣預報提供參考。這一次極紫外相機獲得了一大批等離子體層圖像,為天文學專家掌握等離子體層變化規律,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