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正在取閱G20究系列智庫專著的讀者 大公報記者譚笑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琳北京報道:人大重陽智庫28日在京發布《G20與中國》一書。人大重陽研究院認為,中國有能力通過金融危機下的全球治理成果積極參與國際新規則的制定,為全球治理提供更全面、均衡的「中國方案」。人大重陽建議,G20需要構建「全球經濟協調體系」,增強各國抗風險能力,實現G20整體政策正向外溢。
人大重陽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復甦步伐一直緩慢,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卻保持了較高增速,表明中國擁有促進發展的獨到經驗。而中國主辦G20峰會,將意味着世界有機會分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藥方」。
目前G20各成員方都提交了各自的中期增長路線圖,其中存在的不足也顯而易見:各成員方的關鍵政策承諾側重點各有不同,沒有關於相互協調的說明,存在相互競爭或相互抵銷問題,可能導致「零和博弈」造成對於全球經濟的整體外溢效果為零甚至為負。
同步推進「五年規劃」
因此人大重陽認為,建立「全球經濟協調體系」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首先,確立G20的五年規劃。中國的發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幾十年來一以貫之地以「五年規劃」持續地謀發展。2016年是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第一年,其執行周期是2016-2020年,與G20的「全面增長戰略」以及《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具有高度可比性。因此,有很多方法論可以為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