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學子們在沙漠裏體驗騎駱駝 大公報實習記者鄭雲風攝
【大公報實習記者陳景瑤、王翠華、胡馨月阿拉善報道】月亮湖,一個清雅又簡單的名字,貼切地形容了這個形狀如同一輪明月的沙漠綠洲。作為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月亮湖一直是眾多「范長江行動」學子們最期待的阿拉善景點之一。日前,「范長江行動」採訪團終於到達內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騰格里沙漠東緣,揭開這個純天然內陸沙漠湖泊的神秘面紗。
雖然月亮湖是中國距離大都市最近的沙漠探險營地,但是所謂的「近」,其實也並非是能輕輕鬆鬆乘坐旅遊巴前往的目的地。採訪團一行人在十餘輛沙漠越野車上顛簸20多分鐘,行進在連綿不斷的沙丘上,中途經歷有如過山車般的刺激感,最終才穿過漫漫黃沙,抵達沙漠綠洲。
走進月亮湖,不禁讓人以為自己是《桃花源記》中的陶淵明,經過黃沙洗禮,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豁然開朗的景致。在被沙漠緊緊懷抱的綠洲內,隱藏着的便是月亮湖,湖邊清風陣陣,湖水清澈,碧波盪漾。
為護環境嚴控年接待人數
除了湖水說不出的優美,周邊的建築,亦共同組成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旅遊區。旅遊區總經理雷永生表示,月亮湖倡導「現代文明與生態保護結合」的先進理念,以「生態教育」為宗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健康發展環境。
他說,月亮湖開發於2000年,當時為了對環境作出最少的破壞,放棄了在沙漠中開闢道路的方法,而是不惜工本以越野四驅車運送建築材料到綠洲,運送費用十分高昂。「為了保護環境,我們亦控制接待人數為每年2萬多人次,相比別的景點一天數萬人,我們真的差很遠。」雷永生補充道。
這份堅持,令月亮湖成為目前內地沙漠旅遊景區中,依託環境資源和項目實施把「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兩者結合最好的沙漠生態探險旅遊基地。在這裏,除了能泛舟湖上、沙海衝浪、騎駱駝,還能在沙灘浴場用黑沙泥做天然泥療。
設「懺悔牆」警示世人
此外,景區內更加設藝術創作以警示世人。「懺悔牆」、「沙漠文化牆」等都以前衛的創作以告世人保護自然環境。「懺悔牆」由上百枝「梭梭」枯木砌成。原本生命力極強的「梭梭」,因過度放牧、亂砍亂伐而變成枯枝。「懺悔牆」上的枯枝就是為提醒人類對自然造成的破壞,希望大家自我警惕,愛護自然。
「沙漠文化牆」是一幅以木、骨頭及晶石砌成的巨型牆身裝飾,三種元素分別代表受破壞的自然環境、受環境破壞影響的動物以及在大地上活動的人類,以警示世人要三思自己對自然和動物的影響。畫中還隱含了一隻鳳凰,寄望自然就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回歸初春。
在集大漠風光、戈壁神韻、原生態湖泊於一體的月亮湖景區,港學子們騎着駱駝,在綠洲與沙漠間穿行,想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忍不住感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