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經過轉型升級,烏海湖景區成為了烏海市發展的新動力/網絡圖片
有「塞外煤都」之稱的內蒙古烏海市今年迎來建市四十周年。據烏達礦務局首任局長張學儒介紹,1975年當局本來向國務院申報定名為「海鳥市」,當時躺在病床上的周恩來總理得悉此地盛產煤炭,便建議改名叫「烏海市」,更說:「烏海,烏海,烏金之海嘛!」地名就這樣定下來,而中國北方煤炭發展亦由此掀起了新章。「范長江行動內蒙古行」採訪團近日走進烏海參訪。歷經四十年發展,現在的烏海謀求轉型,希望在煤業與生態保育間取得平衡。(大公報實習記者潘希橋、許海南、黎蕙珊烏海報道)
甫踏上烏海市這片土地,清風便撲面而來,送上天然和舒適。四周鳥語花香,予人悠閒舒適的感覺。參加「范長江行動內蒙古行」的香港學子在抵達烏海的第一天同遊烏海湖。面前的烏海湖,雖不及維多利亞港夜景壯觀,但卻有着寧靜怡人的色彩。據了解,別具特色的烏海湖是全中國唯一同時被城市和沙漠環繞的湖泊。這一望無際的烏海湖,承載着過去幾十年來烏海作為煤城的血汗歷史,亦標誌着作為湖城的光輝未來。烏海市宣傳中心主任楊勇向大家介紹,烏海湖是烏海從第一產業轉型到第三產業─生態旅遊的重要轉折點。
鼓勵傳統企業產業升級
作為全國認定的31個煤炭資源型城市之一,烏海市擁有約36億噸的煤炭儲量,優質焦煤佔內蒙古自治區百分之七十五,是國家重要的焦煤基地,被譽為「塞外煤都」。過去實行以煤為主的發展模式,代價是大量環境破壞和污染。烏海曾被媒體稱為黃河上游的「黑三角中心」,據新華社報道指,烏海亦因污染問題嚴重,被國家環保部及國家監察部列入掛牌督辦城市。
為了扭轉這種犧牲環境的發展模式,當局近年加大力度改變經濟重心,提升能源、化工、建材及鋼鐵冶金四大支柱產業的比重。烏海市宣傳部副部長李勇指,烏海正發展多項煤炭以外的工業,包括玻璃建材及跟汽車公司合作的裝備製造業。
目前烏海煤炭開發、洗煤、建材和火電等傳統產業比重,相對四十年前下降了17%至43.5%。李勇指,為了減輕污染,目前煤炭業的重點均落在污染排放較低及有較高產業附加值的的液體天然氣、煤焦油加工及氯鹼化工(PVC)。據新華社日前報道,烏海市已將1560戶重污染企業關閉。
打造旅遊區 辦國際大賽
為了一洗「污名」,烏海市政府亦積極開拓農業和旅遊業,「我們希望將這個工礦城市變成現代化城市。」李勇認為,烏海市氣候和土壤適合栽種葡萄,希望打造「世界沙漠葡萄的概念」,發展酒莊工業,讓烏海躋上世界舞台。「明年我們會建成烏海湖跨河大橋,屆時會辦燈光秀,吸引遊客。」為了推廣烏海旅遊,烏海市政府上月起亦開設「烏海一日遊」惠民旅遊路線,讓烏海市民從兩條路線參觀市內景點,包括烏海湖景區、陽光田宇酒莊、龍遊灣濕地等景區。
從「塞外煤城」轉型生態湖城,現在烏海的生態資源有烏海湖、甘德爾山、金沙灣,亦有沙漠濕地等,可讓遊客進行一系列水上活動如水上單車、衝浪風箏等,亦可以乘坐沙漠越野車和熱氣球。此外,烏海市亦為此成立專門的旅遊公司負責宣傳及接待旅客,助力打造旅遊區。同時還舉辦諸如國際汽車拉力賽等國際比賽,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到訪,帶動酒店業。李勇說,這幾年烏海的旅客人數逐年增加,他對當地旅遊業前景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