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假幣團夥以小面值假幣瞄準老人、小孩等特定人群,圖為粵警亦加強20元等小面值的防假宣傳。 大公報 記者方俊明攝
大公網7月8日訊(記者 方俊明)三個「95後」男女,在廣東中山市的出租屋使用高精度彩色打印機和普通A4紙製作假幣,再通過網絡洽談,快遞向全國流散。廣東警方透露,該團夥近期被搗毀,其制假技術並非高科技,但以小面值假幣瞄準老人、小孩等特定人群,其中又以20元假幣最為「吃香」,至案發時涉案假幣金額約300餘萬元人民幣。
今年5月下旬,中山市警方接到山東省煙台警方的線索流轉信息稱,煙台有一制販假幣團夥,大量向中山市橫欄鎮一帶出售面額20元的半成品假幣,中山可能存在假幣二次加工販賣點。對此,中山警方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一個以出租屋為掩護的年輕團夥浮出水面。
近期,中山、山東警方聯手展開收網行動,打掉位於橫欄鎮新茂村某出租房的制販假幣窩點,抓獲秦某(男,20歲,四川人)、何某(男,19歲,廣西人)、林某(女,18歲,廣西人)等三名犯罪嫌疑人,當場查獲成品和半成品假人民幣超22.2萬元,其中20元面額假幣佔89%,其餘為10元、5元面額。其中,有準備快遞發往全國各地的包裹32個,共裝有假幣超10萬元。
廣東警方表示,該團夥涉案假幣面值較小,主要為5元、10元、20元三種面值,採用的制假技術也並不非高科技,譬如使用高精度彩色打印機和普通A4紙製作而成。該團夥通過網絡與上家聯絡收購假幣半成品,然後進行加工製作假幣,再以快遞形式將假幣販賣至全國各地。這些假幣由於面值小,不容易引起人們的警惕性,且假幣使用者常常鎖定老人、小孩等特定人群,選擇人流密集處、夜間等特殊場合、時段,造成不少民眾上當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