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穩外貿,廣東近日全面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廣東外貿總體呈現回穩向好趨勢,形勢好於全國水平。海關總署廣東分署15日發布數據顯示,廣東進出口總額已連續三個月增長,總值2.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2.7萬億港幣),佔全國外貿總值四分一。儘管如此,廣東出口增速在近三月呈現逐月回落態勢。海關部門提醒,目前外貿總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三季度出口仍有較大下行壓力。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廣東近日出爐方案全面取消省內加工貿易業務審批,為港企在內企業減負。大公報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廣東外貿在3、4月份連續實現正增長後,在5月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5月份廣東進出口總額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1%;其中,出口3181.2億元,下降0.6%;進口1818億元,增長3.9%。總體而言,廣東前五月外貿發展呈現回穩向好,略好於江蘇、上海和北京等省市。
加工貿易進出口降幅收窄
廣東省內6個主要外貿城市中,東莞、廣州和佛山進出口呈現正增長,進出口分別為3788億元、3194億元和1538億元,其中以佛山增幅最高,增長12.3%。其餘深圳、惠州和珠海3市均下降,以惠州下降幅度最大,達18%,深圳進出口9709億元,下降2.2%。
在出口結構上,廣東5月份一般貿易增長提速,加工貿易進出口降幅收窄。廣東前5月一般貿易進出口10338億元,增長3.3%。出口成績最亮眼的是旅遊購物出口,前5月廣東旅遊購物出口829億元,增長1.7倍;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近40億元,增長超過8成。而傳統的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為8581億元,下降14.6%。
下一階段形勢仍不容樂觀
儘管連續三月外貿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3至5月,廣東出口增速分別為增長16.2%、10.7%和下降0.6%,呈現逐月回落態勢。海關人士認為,雖然近期廣東外貿發展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但下一階段外貿形勢仍不容樂觀。
為此,廣東近日正式出台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實施方案,全面取消省內加工貿易業務審批,進一步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該方案還指出,將啟動「互聯網+加工貿易內銷便利化」改革,簡化和規範加工貿易邊角料和加工成品內銷的管理。
「對珠三角大多數從事加工貿易港企來說,取消審批是好事,因為可以節省時間成本和人力物力。」東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港商黃日榮表示,在放寬門檻,簡化程序的同時嚴格對企業運行過程的管理,會更有利於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