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蘇格蘭沿岸離島賞風光尋歷史

時間:2019-04-12 03:17:23來源:大公報

  圖:侯爵府是昔日比特侯爵的居所

  初遊蘇格蘭,一般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其一是暢遊愛丁堡和格拉斯哥兩市,飽覽蘇格蘭的市貌建設,其間或可順道前往兩市之間的斯特靈城堡(Sterling Castle);其二是走進着名的高地(Highland),想像一下歷史上高地人的生活模樣。不過,如果再遊蘇格蘭,不若駕車沿岸遊覽,以及乘坐渡輪出海,前往幾個著名的近岸離島,繼而每島閒蕩一兩天,靜賞島上山光水色,感受小鎮風貌人情。

  塵 紓 文、圖

  蘇格蘭沿岸不乏小鎮,而整條海岸線亦擁有遠近不一,大小不同的離島。當中最具特色的,計有:內陸西面的比特島(The Isle of Bute)、屬於赫布里底群島(Hebrides)內島的斯凱島(The Isle of Skye),以及北端的奧克尼群島(Orkney)。而著名的赫布里底群島的外島遠離內陸,不屬於近岸類別,今次不將它納入本文。

  時間方面,你只需一星期左右,就可以盡享蘇格蘭西岸和上述三島的遊趣。如果選行這條路線,適宜從比較接近西岸的格拉斯哥出發,而不應以愛丁堡作為起點。

  侯爵府藏書量驚人

  離開格拉斯哥,第一站是以西幾十英里的比特島。首先,這個只有四十多平方英里的小島為什麼叫做Bute,居然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這是來自古愛爾蘭話的bót字,即「火」的意思,而這個「火」字是指「信號火」,即古時遇有維京人來犯,便點火示警;有人認為這是「勝利」的意思;又或指那位飄洋過海廣傳福音的愛爾蘭傳道者St Brendan的修道斗室。不過,到了今天,似乎再沒有太多人理會這個島名的來源了。另一方面,維京人把這個島叫做Rothesay,而這個字根據古老北歐語,是指「Roth或Roderick的小島」。不過,目下這個Rothesay名稱不是指這個島,而是島上唯一的小鎮。

  來到比特島,穿過Rothesay鎮,朝着東岸行,很快就來到島上最重要的景點——侯爵府(Mount Stuart)。這所新派歌德(Neo-Gothic)式的府第,是以前比特侯爵的居所。最早一代的侯爵,是蘇格蘭君王羅拔二世的私生子。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舊有的侯爵府毀於祝融,而新府第是著名建築師William Burges及其團隊在原址重建,而Burges崇尚回復英國中古世代的建築風格,卡迪夫城堡(Cardiff Castle)就是他其中一項著名的建築成就。

  這座侯爵府具有多項特色。首先,位於主樓中央的大堂以及府內的小教堂,是由大理石鋪成,而小教堂末端有一道螺旋梯連接至塔樓,也是整座侯爵府的最高處。其次,舊有侯爵府的兩翼由於沒有毀於大火而得以保留,因此在設計上與新大樓迥然有異,兩翼的白色窗框,展示着早兩三世紀的喬治亞式建築風貌。其三,府內的傢具由蘇格蘭著名設計師Robert Weir Schultz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專程設計。其實,府外的花園有不少地方也是由他設計。其四,府內的水池居然是全世界首座暖水池。原來侯爵府是蘇格蘭第一家使用電力的府第。其五,府內有很多件足以反映家族品味的藝術珍藏,而家族歷代藏書量高達兩萬五千冊,確實十分驚人。據悉,展示於堡內參觀者所行路徑兩旁的書籍,只佔總數的少許。我匆匆一瞥,只覺當中有很多關乎農耕、植物學及蘇格蘭宗族史。當然,最值得高興的是這座侯爵府已經被蘇格蘭列為國家甲級文物,而公眾可以入內參觀。

  除了侯爵府,大家可以前往比特島的Rothesay城堡憑弔一番。這座建於十三世紀的城堡,雖然幾經風霜,早已殘缺不全,但尚存的部分,彷彿訴說着歷代的變遷。這座擁有四方塔樓及護城河的城堡,抵擋過北歐人多次進犯,亦曾因挪威國王親率大軍入侵而失陷,在英蘇戰爭期間更數度易手。此外,這座殘缺的城堡亦涉及一些巫術事件。十七世紀三十年代,一群被指從事巫術的婦女被監禁於城堡下的監獄,在斷水斷糧下活活餓死。到了十七世紀六十年代,蘇格蘭大規模清剿女巫。根據記載,有幾名女巫在這座城堡伏法。

  然而,不論是殘酷的戰爭,抑或是恐怖的殺戮,都不再見於這座古老的城堡。目前,城堡由蘇格蘭歷史文物局管理,觀光客倒可隨時登塔樓憑弔。

  鄧韋根城堡有三寶

  在比特島的西北遠處,有一個較比特島更大更著名的離島——斯凱島。曩昔長期以來,這個大島是兩個部族MacLeod和MacDonald的根據地。可惜,他們相處得並不和睦,甚至彼此攻擊,兵戎相見。目下前往斯凱島,有兩處最為吸引,其一是島上名叫鄧韋根(Dunvegan)的著名城堡,其二是只有二千多人居住的首府波特里(Portree)。

  鄧韋根城堡屬於MacLeod部族所有。這座城堡建於幾十英尺高的山石上,由十三世紀始建,隨後續有改建。十六世紀初,堡主在緊貼城堡之處加建一座「神仙塔」(Fairy Tower)。千萬不要被字面的意思誤導,「神仙塔」並不是供奉神仙的地方,而是招待賓客的廂房。另一方面,到了十九世紀,整座城堡以仿中世紀式重建。

  除了「神仙塔」,這座城堡有一件稱作「神仙旗」的鎮堡之物。據聞,這面長闊均為一英尺半的方旗,來歷神秘,而且擁有神奇力量。有說這面旗是神仙送予一位當時尚處童年的族長;又有說這是某族長的神仙女友在離別時送予情郎的信物。至於這面「神仙旗」所具有的法力,更加眾說紛紜。不過,縱使這面旗具有法力,但相傳凡人不可把旗打開揮動超過三次,否則旗會自動消失,或者法力全失。此外,「神仙旗」有預言能力,預示MacLeod部族在十九世紀將會衰落,但終有一天會重振聲威,甚至比以往更為強盛。

  在這神秘詭異的背後,這面以絲織成而顏色上已經由黃轉棕的「神仙旗」,經專家考證後,估計應該是由MacLeod的遠祖在中世紀時代從近東帶至蘇格蘭。根據MacLeod部族規矩,「神仙旗」只准族裏最年長的男丁打開。事實上,在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MacLeod部族與敵人酣戰時,持旗手曾經揮動「神仙旗」,鼓舞軍心,而這面旗確實振奮了己軍的士氣,甚至有一次反敗為勝。不過,無論「神仙旗」是否真的具有法力,這面旗連同那隻自幾百年前用於典禮而體積高約十寸半的四腳木杯Dunvegan Cup,以及那支自十六世紀由新族長在繼任儀式上用以斟酒並一飲而盡的號角Sir Rory Mor's Horn,是目前鄧韋根城堡的鎮堡三寶,可惜這三寶不會作公開展示。至於城堡本身,現已列入國家甲級建築。

  波特里見證移民潮

  鄧韋根城堡處於斯凱島西面的岸邊;島上的首府波特里則處於幾乎同一緯度的東岸,而兩者相距三四十公里。波特里的英文是Portree,這個字的意思是「斜坡下的海港」。事實上,海港碼頭背後就是一道小懸崖。碼頭旁的一條街有民居,也有專賣炸魚薯條的餐廳和劉伶客可以隨意喝上一兩杯的酒吧。這個首府在十八世紀初見證了蘇格蘭的移民潮。當時蘇格蘭人為求脫貧,遠離斂收之地,於是紛紛離鄉背井,坐船越過大西洋,去新世界尋覓新生活。波特里這個小港就成為當時大批移民稍為歇息的中間站。今天,隨着出口漁業日益蓬勃,海港的經濟發展迅速。波特里範圍不大,但倒有一些餐廳可予用膳。一般只需十來英鎊就有一頓不錯的午餐。餐後可以蹓躂半天,逛逛一些特色小店,靜享小鎮風情。

  波特里有一個鎮內居民共知的掌故。話說一七四六年,Charles Edward Stuart亦即時人昵稱的Bonnie Prince Charlie,為奪取皇位而率領蘇格蘭各部族興兵對抗英國,但因為在庫洛登戰役(Battle of Culloden)慘敗而四處逃亡,當來到波特里時,幸得MacDonald家族的Flora MacDonald挺身相救,得以脫險,隨即潛往法國,而他倆最後一次聚面的地方,就是小港裏的MacNab's客棧。今天的皇家酒店,就是當年該客棧的所在地。這位奪不到皇位的Bonnie Prince Charlie黯然離開蘇格蘭後,除了有次偷偷潛回倫敦,終其一生再沒有機會踏足故土。他的皇帝夢,當然至死難圓。

  遊罷斯凱島首府波特里,我們稍整行裝,準備進發蘇格蘭北岸的奧克尼群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