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醫生當上病人的經歷\衛生署前家庭醫學顧問醫生曾昭義

時間:2018-09-24 03:16:54來源:大公報

  問:醫生,聽聞你最近受傷成了病人,並在當中學習到從病人角度去看醫療體系。

  答:對,我乃跑步愛好者,平常都有跑步習慣,跑了二十多年,曾參加不少馬拉松或長途遠足的賽事。事發那天,早上六時起床後,看見窗外剛剛下了一場驟雨,令酷熱的天氣變得涼快,正適合在郊野跑步。出發時一切順利,但回程時,不幸在下坡時滑倒,跌斷了足踝。

  問:糟糕!在郊區召喚救援,一定花費很長的時間!

  答:由報警到救護人員送抵就近診所再轉往醫院花了約3小時30分。事實上,救援時間延長的因素有很多,事發在郊野是其一,因為消防必須先確定傷者位置,救護員才可到場救援。所以,我們在召喚救援時,必須清楚無誤地說出事發地點;同時也需要時刻和警務人員或救援人員保持溝通。

  問:你跌斷了足踝,到達急症室後,要否立即動手術?

  答:到了急症室後,首先經醫生檢查及判斷了傷勢,因為醫療團隊需要清楚知道病人的身體狀況,才可以計劃治理方案。

  問:若不幸受傷,有什麼需要注意?

  答:受傷後,在醫療團隊決定治療方案之前,應盡量避免進食或喝大量流質,因胃裏若有食物或大量液體會增加嘔吐和施行緊急手術的風險。同時,應清楚地向醫療團隊講述身體狀況如藥物敏感、慢性疾病,以及慣常服用藥物習慣等。也可用手機先將藥袋上的藥物名稱拍攝儲存,以備不時之需;若家有長者,至親也可幫忙儲存這些資料。

  問:醫生,你住院期間可有什麼體會呢?

  答:在醫院,觀察到病房繁忙,吞吐量極大,住院病人長滿,大部分為長者。醫護人員的工作日以繼夜,疲於奔命。病房情況感覺與1980年代的不相伯仲,令人不禁反思,為何花了不知多少個千億元後,不少醫院裏頭仍有病人要睡在走廊通道上?醫療團隊為何仍舊喊人手不夠?興建更多的醫院是否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再者,香港人均壽命繼續延長,年老體弱,二三十年後情況將會演變成什麼模樣?

  話說回來,從住院期間的觀察所見,病房中年紀愈大的病者,愈難適應入院生活,愈需要更多照顧,如處理個人衛生和飲食。在晚上,光線暗淡時,有些長者的腦筋會容易變得較為混亂,或者會自行爬下床,或者會大聲叫喊。這情況不但令病者增加了傷害自己的風險,亦令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倍增。心想,在可能的情況下,若醫院容許家人或外傭留院陪伴,或許可紓緩這方面的問題。今趟意外,也提醒了自己應盡早購買住院保險,以便在將來有需要時,可以多一個選擇轉往私家病房或私家醫院繼續接受治療。此次意外亦提醒自己年輕不再,意外不可預計,出外時隨身應帶備可聯絡家人或救援的方法,如電話或令救援團隊可聯絡家人的資料,如過了膠的字條、刻上資料的手鐲等;在家則應安裝救命鐘隨時備用。慎記!

  整理:謝芳

  上述純是醫者個人專業意見,只作理性討論和參考之用,有需要時必須求診相關醫生。如有醫學上的疑問,歡迎電郵至:cyt.tkp@yahoo.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