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成語典故解讀/南橘北枳

時間:2022-12-13 04:24:32來源:大公报

  解釋:

  比喻事物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出處: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典故:

  晏子是齊國的名臣,輔助了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個君主,歷經五十二年。其間多次為齊國出使,面對詰難從來都能憑藉着靈活的頭腦捍衛齊國。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就問身邊的人:「聽聞晏子是齊國最能言善辯的人,現在他要來楚國訪問,怎樣才能給他一個下馬威呢?」此時有大臣說:「不妨這樣,趁大王宴請晏子時,我可以指示獄吏綁着一個人路過宴會廳。大王可以問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會教他回答這是齊國人,因犯了盜竊罪被捕。如此一來定能使晏子難堪。」楚王就下指示按計行事。

  晏子到了楚國之後,楚王舉辦晚宴招待,正當大家喝到酒酣耳熱的時候,有個獄吏綁着一個人經過宴會廳。楚王見到,就立刻問:「這是何人啊?」小吏回答說:「這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而被捕。」楚王看着晏子說:「你們齊國人都擅長偷盜嗎?」

  晏子聽後回答說:「我聽說,長在淮河的南邊是橘子,但要是長在淮河北方就會成為枳。雖然兩者看起來很像,但是味道就很不同。為何會這樣?我想是因為水土不同吧!現在齊人在齊國不會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了。我想也是因為楚國的水土會令人善於偷盜吧!」楚王聽了,苦笑道:「果然不能戲弄聖人,我現在是自取其辱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