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荔枝角公園分為三期,當中「嶺南之風」分成10景區,無綫電視不少古裝劇集皆在此取景拍攝。
荔枝角公園鄰近美孚新邨,分三期建造,第三期設有一個傳統嶺南風貌的中式公園「嶺南之風」,點綴多副名家楹聯,甚具特色。公園入口牌坊楹柱兩旁有一副對聯,寫着:
謝客來乎?有春草新塘,鳴禽翠柳;
楊妃往矣,想薰風古道,飛騎紅塵。
上聯謝靈運 下聯楊貴妃
此聯為何文匯教授(1946-)於2004年農曆十月所撰。何教授廣東南海人,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並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及中大東華社區書院校長。
由於此地為「公園」,何教授於上聯落墨時,循此而聯想到謝靈運(385-433)。謝靈運,小字客兒,時人稱之為「謝客」。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玄(343-388)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靈運少好學,博識多才,其詩多吟詠山水,描摹精細,文辭富麗,富於玄理。他有《登池上樓》詩,抒寫久病初癒,登樓眺望的所見所感,中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何教授反用其意,謂這裏有「春草新塘,鳴禽翠柳」,像謝客一樣的遊人會來嗎?
下聯由「荔枝角公園」的「荔枝」而聯想到楊貴妃(719-756)。楊貴妃,唐代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是唐玄宗(李隆基,685-762)的寵妃。楊氏起初是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琩(?-775)的王妃,後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天寶四載(745),楊氏還俗後被封為貴妃,正式成為玄宗妃嬪。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703-757)反,起兵直指長安。次年,玄宗帶着楊貴妃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將士譁變,楊貴妃被賜死。初,楊貴妃甚得寵,由於愛吃荔枝,玄宗特令人快馬從嶺南將荔枝送到長安,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一》記此情景,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何教授依杜牧詩意,而寫成下聯。
綜觀全聯,運意妥帖,修辭典雅,對仗工整而平仄諧協,上聯扣「公園」,下聯扣「荔枝」,組織有法,以「謝客」、「楊妃」叫起聯意,讓讀者由現實而進入歷史時空,增加文化的厚重感,值得欣賞。
至於「嶺南之風」的楹聯,有專為「嶺南之風」而撰的,而大多借用前賢佳作點綴勝景。其中有清代名儒朱次琦(1807-1881)的一副聯:
幽士高懷雲出嶺;
騷人秋思水周堂。
朱次琦,世稱九江先生,廣東南海縣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任山西襄陵縣令,任內政績顯著,邑人立碑以記。後引疾辭官,在家鄉講學二十餘年。其書法力厚筋豐,著述多屬尺牘稿本日記等,臨終時焚去。門生簡朝亮(1851-1933)集其詩文,編為《朱九江先生集》十卷。
此聯源出宋代錢惟演(977-1034)《寄靈仙觀舒職方學士》詩:「方瞳玄鬢粉闈郎,絳闕齋心奉紫皇。徵士高懷雲在嶺,騷人秋思水周堂。閒園露草開三逕,靈宇華燈燭九光。知有美田堪種玉,幾時春渚逐歸艎。」朱氏取錢詩頷聯,而將「徵士」改成「幽士」,「雲在嶺」改成「雲出嶺」。
上聯「幽士高懷雲出嶺」,上四下三,初看「幽士高懷」與「雲出嶺」(倒裝法,原意為出嶺雲)不相接,其實中間加上「像」、「如」,意思便浮現而出。幽士的高懷像山嶺中飄出的雲,令人聯想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的幽士情懷。
下聯「騷人秋思水周堂」亦是上四下三,「水周堂」,語出《九歌˙湘君》「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即指「周堂水」,意指詩人的秋思就像圍繞廳堂的水,也令人聯想到秋水伊人的詩境,令人神往。
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教育局中小學中國語文課程專責委員會(加強中國文學及文化)主席 招祥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