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民會長在致辭中指出,今年中國活動選取女童和婦女教育與可持續發展視角,深度聚焦阻礙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性別鴻溝問題,希望藉助國際教育日平台匯聚更多力量,聯手採取精準有效措施,幫助女童上得起學和安全上學,通過教育賦能女性發揮「半邊天」的作用,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貢獻力量。
賈尼尼向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表示感謝。她指出,今年聯合國國際教育日的主題是「改變方向,改造教育」。疫情使我們意識到改變迫在眉睫,弱勢群體更需要社會關註,尤其是今年中國活動主題「她改變」中提到的女童和婦女群體。女童和婦女教育不僅是一項人權,也是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變革性力量。全球可持續復蘇取決於教育投入,尤其對最弱勢群體的投入。
田學軍副部長強調,中國政府始終重視婦女和女童事業發展。女性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女童和婦女教育的進步,為促進性別平等、增進女性權益保護夯實了堅實基礎,為中國實現脫貧、促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全球仍有4.35億女性生活在貧困之中,教育上的性別、城鄉、區域和群體差距依然明顯,整體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需要我們同心協力,努力讓更多女性接受良好教育。他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創新技術賦能女性,全面推動女童和婦女數字教育,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擴大女童和婦女的學習機會,特別是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女童和婦女,避免數字鴻溝造成新的教育不平等。二是構建和諧包容文化,進一步將性別平等意識融入教育全過程乃至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營造性別更加友好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三是創造和平國際環境,堅定和平發展和合作共贏理念,加強各國婦女團體間的交流,開展婦女領域國際發展合作,增進相互理解與信任,共享社會進步成果。
專題一「她賦能:女童和婦女教育公共政策與可持續發展」環節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大使銜代表張秀琴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郭曄、挪威駐華大使白思娜、圭亞那駐華大使周雅欣、新西蘭駐華大使傅恩萊、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分別就聯合國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在推動女童和婦女教育性別平等、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成功實踐進行分享。
專題二「她參與:社會各界協同發展,共促女童和婦女教育」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教育、女性與可持續發展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靳諾主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芮心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副秘書長朱東雲、海南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張靜、「是光詩歌」創始人康瑜分別從聯合國國際組織、中國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和教育行政部門等不同視角發言,通過社會各界協同發展,助力女童權益保護,服務兒童健康成長,通過教育扶貧、創新技術賦能實現女性的可持續發展。
專題三「她力量:成長故事」由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主持,中國冬奧首金獲得者、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2022年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研,「春蕾計劃」受助女童代表李永花,202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獲獎機構莫桑比克「女童行動學院」代表萊拉·斯讬勒,甘肅省康樂縣草灘學區牟家窯小學教師康蘭蘭分享了她們的個人成長故事,用情懷與擔當,開拓與進取,彰顯了「她力量」。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傅博在總結時表示,作為擁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聯合國全球傳播部非政府組織合作夥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夥伴等資質的中國全國性組織,交流協會始終致力於促進女童教育和婦女的全面發展,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交流協會積極響應聯合國大會決議,舉辦聯合國國際教育日—中國活動,分享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方案,加強對教育的全方面支持,推動教育助力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實現。
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有關國際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教育界人士共60餘萬人線上觀看活動直播。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傅關漢、荷蘭駐華大使賀偉民發來活動賀詞。活動得到了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蒐狐教育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關於聯合國國際教育日International Day of Education
2018年12月3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宣布1月24日為國際教育日,以紀念教育為推動和平與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國際社會藉此重申,教育在建設可持續、具有複原力的社會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有助於實現所有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
為加強國際合作,支持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4所做的努力,該決議呼籲所有利益攸關方,包括會員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以及公民社會、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私營部門、個人和其他相關利益攸關方,共同慶祝國際教育日。這一決議的通過彰顯了國際社會支持採取變革行動,以為所有人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的堅定政治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