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史出有因/天荒地老情長久之秦觀\資深文史教育工作者甘心秋

時間:2021-09-14 04:27:05來源:大公报

  國學(中國文學)豐富多姿,歷史的長河裏,宋詞當是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翼,按文獻載錄,宋詞始創於魏晉南北朝之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詞是別具一幟的中國文學體裁,本是伴曲而唱,因此作詞又可成為填詞、倚聲,其後逐漸脫穎而出,發展成獨特的詩歌藝術,宋詞在唐詩之後發放異彩,故亦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詞」。

  那是中國文學科仍受到社會重視的年代,唐詩、宋詞、元曲的不少優秀作品,不同年級的學生仍要習誦一二,蘇東坡、陸游、柳永、李清照、秦觀等人的生平與詞作,老師們也略有傳授,現略談筆者喜愛的秦觀。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每逢七夕前後,尋常百家,華人世界的天涯海角都會藉《鵲橋仙》,牽動情懷。而這首詞的作者秦觀,更因其詩、詞、文的風格在宋代文壇中「自成一格」,而傳為古今佳話。

名列「蘇門四學士」

  秦觀(1049-1100),揚州高郵人(今江蘇省揚州市),字太虛,後改字為少遊,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北宋文學名家,尤被推崇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其代表作收錄於《淮海集》和《淮海居士長短句》等。秦觀少時意氣風發,志存高遠,一心想為國家建功立業。尤其是熙寧十年(1078),秦觀專程去徐州拜訪了蘇軾之後,備受鼓舞,決心發奮讀書,參加科舉考試。

  儘管秦觀曾應邀寫下《黃樓賦》時,被蘇軾大加讚賞「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稱讚其「清新似鮑謝」,後來更名列「蘇門四學士」,但他的科舉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難能可貴的是,秦觀鍥而不捨,先後歷經三次科舉考試,終於在三十七歲那年,登第入仕,成為朝廷命官。此時的秦觀,「謂功譽可立致,而天下無難事」,可謂雄姿英發,大有經世致用之格局。

  然而,北宋的政壇長期暗流湧動,好景不常,秦觀很快就身陷政治紛爭的泥淖,屢遭貶謫。仕途從此跌宕起伏,秦觀幾乎常年都在輾轉奔波的路上,先後赴任於浙江杭州、處州(今浙江省麗水市),遠至湖南郴州,乃至廣西橫州、廣東雷州。仕途的暗淡,讓秦觀空具才華而難以實現理想抱負,但同時也磨煉了秦觀的意志,從個人情感到國計民生,創作出大量的詩、詞、文佳作。

  秦觀的文學思想含有諸家底蘊,不僅有着儒家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秦家世代崇佛,他也受到佛家「無常空苦」的薰陶影響。此外,秦觀還被道教的「出塵仙遊」所吸引。他的作品傳達出的情感色彩,也隨着人生境遇的走勢、日漸增長的閱歷而豐富多彩,或豪邁,或清麗,或哀婉,或高古,或致用,或兼有之……

  「國士無雙秦少遊」

  晁補之對秦觀的詞作品推崇備至,說「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遊」。紀昀則評價秦觀「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馮煦在《蒿庵論詞》中稱嘆道:「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直言:「永叔、少遊雖作艷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而黃庭堅和王士禛的「國士無雙秦少遊」,或許最得秦觀內心深處的共鳴。

  最後,謹以秦觀的經典佳作之一《鵲橋仙》作結:「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兒女情懷總是詩也是詞,詩詞傳情達意表志,港澳台與祖國連繫總關情,無數赤子之心所蘊含的家國情愫亦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