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鄭薇認為籃球發展必須重視青訓。
鄭薇有大量赴外比賽交流經歷,她發現美國、日本、歐洲等地的青訓體系有很多方面值得借鑒。
1 參考強隊育苗體系
美國校園籃球文化十分濃厚,中小學球隊比賽氛圍堪比職業聯賽,啦啦隊、同學助威讓學生球員從小建立榮譽感,這是競技精神培養的起點。日本過去10多年來,無論是女籃還是男籃,競技水平快速提升得益於從小學到大學的貫通式培養體系,以及高水平教練深入基層的機制。歐洲國家比如同一塊場地,一天當中有不同年齡段球員在接續訓練,訓練方法很規範,為小運動員打下非常扎實的基礎。
2 「訓科醫一體化」
鄭薇特別提出「訓科醫一體化」理念,她說:「比如我們有些國家隊隊員,在職業生涯黃金期遭遇到不可逆的傷病,手術很難根治,這和她們早期訓練中的檢查、治療、恢復不夠科學有很大關係。」對此,鄭薇建議,從青少年階段就引入專業醫療團隊,動態監測身體發育與訓練負荷。同時,建立跨學科保障體系,將運動科學、傷病預防納入日常訓練,讓運動員「既能練得好,也能練得久,打得久」。
3 「職業教練進校園」
鄭薇提到高水平教練不應只集中在職業隊,更需要到校園、到基層傳授經驗,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輸送鏈。目前,部分省市已試點「職業教練進校園」項目,未來需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