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楚欽(左)及孫穎莎在巴黎奧運贏得乒乓球混雙金牌,可謂苦盡「金」來。
隊內競爭是國乒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重要法寶。在擔任國家隊混雙組主教練後,肖戰將隊內競爭機制引入混雙組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即便是連續兩次奪得世錦賽金牌的孫穎莎/王楚欽,也並非提前鎖定巴黎奧運門票,而是須面對年輕隊友的挑戰。在巴黎奧運備戰中,孫穎莎/王楚欽多次在比賽中負於年輕組合蒯曼/林詩棟,而每一次隊內比賽的失利,都讓「莎頭組合」不斷地去發現和彌補技戰術上的不足;而對於更年輕的蒯曼/林詩棟以及其他組合來說,競爭機制也讓他們看到了參加世界大賽的希望,在隨後的洛杉磯奧運周期中,他們也有望通過競爭獲得奧運混雙入場券。
王楚欽封閉訓練「早六晚十」
由於奧運會參賽人數的限制,一支隊伍只能派出男女各三名運動員參賽,隊員兼項難以避免。巴黎奧運會上,孫穎莎、王楚欽都身兼混雙、單打、團體三項,其中王楚欽更須進行混雙、單打、男雙三個項目的訓練。為了備戰巴黎奧運會,在賽前的封閉訓練中,混雙組球員的訓練時間長於其他隊員,在其他球員早晨出早操前,混雙組已經開始了訓練。王楚欽在回憶封閉訓練時多次提到,「早六晚十」(早上六點開始訓練、晚上十點結束訓練)已成為整個奧運周期備戰的常規節奏,長時間高強度的魔鬼訓練挑戰運動員的體能極限,正是平時訓練的嚴格讓孫穎莎和王楚欽擁有充沛的體能,在奧運會激烈的對抗中,保證極佳的競技狀態和穩定的水平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