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渣馬主辦方代表與一眾海外跑手在記者會上大合照。
渣打香港馬拉松明天清晨便展開戰幔,適逢今年第25屆,社會逐步復常,參賽名額增至3萬7千個,運動員跑起來更加起勁。賽會本屆增設1萬港元獎金予「Sub 3」男跑手和「Sub 330」女跑手,一眾健兒即化身「獎金獵人」,難怪本地「氣袋」魏賡和黃啟樂,昨異口同聲預言今年賽事整體水平有望更上一層樓。\大公報記者 黃智佳 (文、圖)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退卻,今屆參賽限額增至3萬7千個,還取消部分防疫措施,如跑手賽前毋需進行核酸檢測和快測、賽事恢復集體跑步,以及終點維多利亞公園重設打氣區。不論全馬、半馬和十公里選手跑得更熱鬧、更投入。
賽會今屆從海外特邀6男7女「氣袋」參戰,其中肯尼亞男跑手杜維曾在2019年在香港跑得2小時16分27秒成 績,昨揚言經驗是自己一大優勢,有信心在明早勇奪錦標。女子全馬方面,埃塞俄比亞的占美馬、比雅姬和艾迪漢娜分別曾在渣馬取得第3(2018年)、第5(2019年)和第6(2017年),皆是爭標熱門。
一萬元特別獎金添動力
雖然本地跑手實力還不及非洲好手,但本屆賽事特設「Sub 3」和「Sub 330」1萬元香港永久居民特別獎金,令不少非爭標跑手增添推動力。所謂「Sub 3」和「Sub 330」,即男子要在3小時內跑畢全馬,女子則要在3小時30分內完成,得獎者獲稱為「萬金先生/小姐」。
2018全馬本地男子組第一的魏賡明早將出戰全馬,他透露獎金可望提升賽事水平:「我不少學生知道消息後,訓練分外起勁,其他人亦一樣。過去數年不少大賽延期或取消,大家都等這個一顯身手的舞台很久,同時長跑風氣越來越盛,很多人接受有系統訓練,所以整體水準很高。」
為備戰杭州亞運和挑戰香港紀錄,衛冕男子全馬的黃啟樂明早僅參加半馬。他指出屆時溫度和濕度都高,有利本地跑手:「外國選手慣於攝氏十多度的乾爽天氣練習和比賽,本地選手初段並非『無得鬥』,而且好手如雲,預料激烈的競爭有助改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