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保方晴子也被傳媒視為首位女性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的有力人選
【大公報訊】綜合報道: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為學術帶頭人的「STAP細胞」論文2014年1月底在《自然》雜誌上發表後一度引發轟動,被日本媒體稱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小保方晴子也被傳媒視為首位女性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的有力人選。但是僅僅5個月後,其論文因被指存在學術造假而被撤下。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中,介紹「STAP細胞」製作方法的主論文被理化研究所認定存在使用虛假圖片和篡改數據等問題,另一篇論文也被指存在使用虛假圖片的問題。此外,第三方研究機構的進行基因解析的結果顯示,「STAP細胞」本身是否存在也值得懷疑。
在論文的14名署名作者同意撤回後,相關論文於2014年7月初被撤下。同年8月,小保方晴子的導師笹井芳樹自殺身亡。在論文被指出存在違規後,笹井芳樹仍強調「STAP細胞」有可能存在。2015年11月2日,早稻田大學宣布取消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學位,但給予她一年時間進行論文修改,但最終校方認定未達到博士論文水準。
今年初,描述小保方晴子這兩年心路歷程的自傳在日本上市隨即大賣,學術女神的一舉一動,又再引起外界的大量關注。外界對小保方晴子自稱「生病住院後思考力、專注力欠佳,沒有能力修改論文」,卻用不到三個月出版一本書,覺得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