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20日出席新聞發布會 新華社
【大公報訊】綜合法新社、新華社報道:國際奧委會(IOC)主席托馬斯.巴赫當地時間20日表示,里約奧運會「不是在真空中舉辦了16天的賽事」,而是貼近當地現實,很接地氣。這是一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奧運會,它向世人證明了「舉辦奧運會不是GDP大國的專利」。如果今後再有選擇的機會,國際奧委會還會把奧運放在這裏舉辦。
巴赫是在對里約奧運會的總結發布會上作出以上表述的。在巴赫看來,這屆奧運會在許多方面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他說:「我們證明了,在那些GDP排名不那麼靠前的國家同樣可以舉辦奧運會。」
奧運設施造福當地民眾
本屆奧運會上發生了許多感人故事:女子5000米比賽中新西蘭與美國選手相撞摔倒,兩人相互攙扶鼓勵堅持完成比賽;韓國和朝鮮選手在賽場邊用手機一起自拍;烏克蘭與俄羅斯選手相互擁抱。巴赫說:「我想沒有什麼比這些動作和話語能更好詮釋奧林匹克精神。」
巴赫指出,此次里約舉辦奧運會的成本,是低於申辦時預算的。即便花的一些錢,如一些城市的基礎設施,也是有利於當地民眾的。這些基礎設施將保留下來,推動城市積極的發展,讓城市獲得實際的好處。
里約奧運會的籌備過程充滿挫折與坎坷,讓國際奧委會時時揪心。但巴赫表示,即使時光倒流,他依然會把奧運會舉辦權交給這個南美國家。「奧運會第一次在南美大陸落腳具有歷史性意義,奧運會的籌備和舉辦與里約熱內盧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交織一體。你不是在一個大公園裏辦16天運動會,與外界相隔絕,而是讓運動會直面一個城市社會問題、真實的生活,面對現實帶來的各種挑戰。」
「點擊」與「分享」的奧運會
令巴赫特別滿意的是,新媒體興起讓奧運會新聞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更加受關注。國際奧委會運營的社交媒體帳號下,奧運相關新聞的閱讀量超過40億次,是倫敦奧運會時的5倍。「可以說,這是一屆『點擊』與『分享』最多的奧運會。對奧運會的關注不僅僅在於人們看到什麼,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互分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