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2日電 外媒稱,國際仲裁庭將在12日就菲律賓提出的南中國海仲裁案作出備受期待的裁決。儘管這將有助於解決圍繞這一爭端產生的一些棘手問題,但最重要的可能是中國將作出何種反應。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10日報道,自馬尼拉提起仲裁案以來,中國政府堅決拒絕參與仲裁程序,它聲稱仲裁庭沒有管轄權,而且北京不會遵守其裁決。
報道稱,在仲裁庭做出最終裁決前,北京發動了一場公關閃電戰,質疑法庭程序的合法性。
據日本《東京新聞》7月11日報道,國際仲裁庭將於12日下達南海主權問題判決。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仲裁庭的判決內容將對中國不利,但中國政府表現出了不妥協的強硬姿態。
報道稱,中國主張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國際法,應通過兩國磋商解決問題。預想到判決內容對中國不利,中國已開始以國際社會為舞台開始反擊。4月以後,王毅外長陸續訪問老撾和柬埔寨等友好國家。中國稱迄今已獲得60多個國家的支持。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表現出有意與中國對話的姿態,呼籲在判決出台後共同磋商解決問題。對於中國以前就主張的雙邊磋商,菲律賓可能轉而採取更為靈活的態度。
據埃菲社北京7月10日報道,12日在國際仲裁庭就中國與菲律賓之間圍繞南沙群島的爭端作出裁決後,北京作出的將是其一貫的反應:置之不理。
報道稱,在這個仲裁案中,中國採取的是不予接受的立場,因為中國認為仲裁不能解決主權問題,重申仲裁庭作出的任何裁決是「非法和無效的」。
報道稱,此外,也是因為中國從該仲裁案中看到了一個轉折點。南中國海風暴發生之初,北京就已經宣布將向馬尼拉伸出雙手,願意坐下來進行談判,條件是擱置仲裁。
中國廈門大學的李金明教授指出,中國願意談判,因為仲裁不會解決問題。
報道稱,北京還具備一個有利因素,那就是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與前任相比,對美國的態度較為疏離,並且希望避免與中國起衝突。
另據路透社7月11日報道,17日將在蒙古國舉行一次亞歐領導人峰會。中國一位高級外交官11日表示,南中國海問題並未提上亞歐首腦會議的議程,會議也不應討論這一問題。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孔鉉佑表示,在每兩年舉行一次的亞歐首腦會議上討論南中國海問題將不會受到歡迎,因為該會議旨在商討亞歐事務。
孔鉉佑在一次吹風會上表示,亞歐首腦會議並非討論南中國海問題的合適場合,當前也沒有計劃在會議議程中商討這一問題,該問題也不應被提上議程。
他表示,如果說南中國海存在緊張態勢的話,那也是因為某些域外國家一直在耀武揚威、橫加干涉。
他還表示,完全沒有理由以關切航行自由和安全利益為由,把南中國海問題帶到本屆亞歐首腦會議上來,那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