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將於本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執政的保守黨因去留問題產生內訌和分裂,這既是有關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爭論,也是政客對政治權力和仕途的博弈,首相卡梅倫、財政大臣歐思邦和前倫敦市長約翰遜是這場「宮鬥劇」的主角,他們聯手上演了一齣英國版《紙牌屋》大戲。\大公報駐倫敦記者 李 威
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巴麥尊勳爵(Lord Palmerston)曾經講過:「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名言用在當下的英國政壇最恰當不過,一場脫歐公投,讓保守黨留歐陣營與宿敵工黨結成了盟友,而保守黨內部卻互相反目成仇。
保守黨嚴重內訌
保守黨在對待歐盟立場上向來分成兩派,一個是強烈主張退出的「疑歐派」;一個是堅定支持留下的「親歐派」,在脫歐公投問題上,保守黨內政治暗濤洶湧,出現嚴重內訌。自從黨魁卡梅倫今年1月就黨紀鬆口,允許黨員按個人的意願自由投票後,保守黨的內部分裂便徹底公開化。
目前保守黨留歐陣營的代表是黨內一、二號人物的卡梅倫和歐思邦,而脫歐陣營的代表是黨內元老約翰遜和司法大臣高文浩。原本政客們因為立場和主張產生分歧並不足為奇,但微妙的是,此次對立的雙方,一個是現任首相卡梅倫和被廣泛視為首相「天然」接班人的歐思邦,另一個是被認為首相最強有力爭奪者的約翰遜,而後兩者素有「瑜亮情結」,在黨內明爭暗鬥也常有耳聞。
約翰遜臨陣倒戈
有關約翰遜窺伺首相之位早已是公開秘密,雖然這位喜歡特立獨行的「政治怪咖」多次否認,但他的話似乎總難讓人相信,坊間也流傳各種「陰謀論」,指約翰遜在黨內並非疑歐派,一年前甚至還是個親歐派,他突然高調支持脫歐,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他要攀登權力頂峰,不能僅憑政治明星的人氣,必須要用真本事扳倒任期尚餘四年的卡梅倫,幹掉競爭對手歐思邦,支持脫歐便是一把利器。
如果脫歐成功,卡梅倫將背負黨內分裂的壓力黯然下台,而約翰遜作為脫歐陣營振臂一呼的領袖,將眾望所歸地登上首相寶座。即使脫歐失敗,卡梅倫也不會輕鬆,接下來英國要就接收難民、經濟援助和歐盟會費出錢出力,場場都是硬仗,稍有閃失就會引起民眾不滿,感覺上當受騙,約翰遜便可藉機向卡梅倫發難,包括發動「政變」將其趕下台。
《每日郵報》12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約翰遜承認在公投前曾與少數保守黨議員私下密謀,探討挑戰卡梅倫黨內地位的可能性。據說有人偷聽到約翰遜曾詢問「同夥」:「夠不夠50個人?」因為按議會規定,對首相提出不信任案的最低門檻是必須有50個議員的聯署。由此可見,約翰遜對首相之位野心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卡梅倫坐等漁利
卡梅倫也深知其中的政治兇險,外界早已盛傳如果公投失敗,他預期會在幾小時後宣布辭職,而即使他贏了公投,只要支持率沒超過脫歐陣營10個百分點,同樣面臨下▉台風/颱風▉險,公投前已有3名保守黨議員公開要求他辭職,有趣的是其中一人與卡梅倫既是伊頓公學的校友也是情敵,其妻子當年曾與卡梅倫談過戀愛。為保住相位,卡梅倫也精打細算地進行政治反擊。
英國政壇流傳一種說法,指卡梅倫在去年大選連任時曾表示,自己不留戀首相寶座,亦不打算第三次連任,這並非他肺腑之言,而是他知道在黨內地位不穩,意在安撫異己。今年初他允許黨員在脫歐公投中自由投票,令黨內矛盾公開化,也是有意為之,除了能展現自己胸襟寬闊,也可讓黨內對手們相互廝殺,經過一場互揭老底和抹黑的選戰,雙方勢必元氣大傷,形象受損,自己則能坐收漁翁之利。
歐思邦打經濟牌
對於歐思邦來說,他與卡梅倫堪稱「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約翰遜則是共同的敵人。保守黨內普遍存在一種判斷:如果歐思邦和約翰遜一對一競爭首相,以約翰遜的高人氣,歐思邦必輸無疑,除非有一個人提前出局。
歐思邦爭奪首相的最大資本,就是在財相任內搞好了英國經濟,他的戰略就是利用公投猛打「經濟牌」,不遺餘力地宣傳留歐對經濟的重大意義。擺在他眼前的其實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徹底打敗脫歐派,防止卡梅倫垮台,就等於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保守黨內圍繞脫歐展開的政治角力,不由得讓人聯想起曾經全球熱播的美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在這部描寫「宮鬥」的大戲中,男主角政客安德伍德作為一個野心家,在逆境中絕地反擊,運用複雜的權術終於獲得最高權力的總統大位。
一位資深觀察家曾這樣形容英國今天的政壇現狀:工黨的不幸是黨內後繼乏人,缺乏領袖人物;而保守黨的悲哀在於強人太多,個個又都是野心家。
在公投前敏感時刻,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日刊登了一篇《聖誕節前會再來一場大選嗎?》評論文章,格外吸引眼球。在公投這場大戰中,似乎誰也沒有好運,卡梅倫成了「散布恐慌的販子」,約翰遜成了「陰謀家」,而歐思邦成了「騙子」,他們究竟誰能笑到最後,23日公投之後自然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