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韓流』捲全球 政府大推手

時間:2016-06-16 03:16:05來源:大公網

  圖:韓國總統朴槿惠(右)與《太陽的後裔》主演宋仲基(中)4月出席韓食文化館開館活動 資料圖片

  韓國演藝盛事「第52屆百想藝術大賞」日前於首爾落幕,《太陽的後裔》一舉贏得電視部門最高榮譽「百想電視大賞」。這部今年4月開播的韓劇,一度在亞洲引爆收視狂潮,在內地獲得了28%的超高收視率,在香港則有超過80萬人收看。這一現象再次顯示了韓國文化的巨大衝擊力,「韓流」的大熱亦離不開韓國政府的努力。韓政府以文化立國、政策為先,並建立起完善的機構和財政保障,不僅成功實現了外向的文化輸出,更極大提升了其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提到韓劇,就不能不提近幾年在內地和香港引發收視狂潮的《來自星星的你》(網民簡稱《星你》)和《太陽的後裔》(網民簡稱《太後》)兩部韓劇。據報道,僅在中國內地,《星你》的網絡播放量就超過60億次,至於今年播出的《太後》,更是首度實現中韓同步播放,前六集的收視率就已超過《星你》當年的大結局。

  政策先行 對外發展

  近年來,韓國文化產品的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受「韓流」文化影響的地區,除了與韓國文化價值較為接近的中國、日本等東亞、東南亞國家,更逐步擴展到了西亞、歐洲及美洲。據報道,《太後》的版權目前已銷售到了全世界30多個國家,單集售價更高達23萬美元,該劇的成功甚至登上了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的頭版。兩部韓劇的成功不禁讓人聯想到被視為「韓流」開端的韓劇《大長今》,該劇在超過90個國家播出,在伊朗則創下了80%的收視率。2012年韓劇的《朱蒙》在伊朗更獲得了近90%的收視率。同年風靡全球的韓國歌曲《江南Style》則是在YouTube上獲得了超過25.7億次的點播。

  早在1993年,韓國就制定了「文化商品」政策,決定將旅遊、傳統文化和藝術進行商品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產業結構亟需轉型,政府開始重新意識到文化產業的重要性。1998年,時任韓國總統的金大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方針,確定將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加以扶持,由此,發展文化產業被定為韓國基本國策。

  此外,韓國政府也積極為文化產業提供規劃與指導意見。自1990年首次頒布《文化發展十年規劃》以來,韓國政府先後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產業前景21世紀》和《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等多項發展戰略,2006年,更明確提出進軍世界文化產業強國之列。

  機構支持 資金保障

  值得說明的是,歷任韓國領導人都將開拓海外文化市場作為其一大施政重心,並親自示範。例如,現任總統朴槿惠在其就職演講中公開表示要促進文化產業的出口與世界傳播,並在多次外事出訪中大力推銷。

  除完善政策外,韓國政府亦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構建了完備的管理和服務機制,其中,作為文化產業的主管機構,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簡稱「文管部」)主要負責方向性指導,更專門設有亞洲文化中心城市推進團負責韓國文化在亞洲的發展。

  另一個重要的對外文化機構則是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簡稱「振興院」),振興院明確地以將韓國打造為「世界五大文化強國」為目標,以支援海外進軍事業為己任,旗下的韓國文化院更是作為開拓海外市場的先遣隊,在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置分支機構,《太陽的後裔》能夠順利進軍中國,首次實現中韓同步播放,駐華文化院功不可沒。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亦沒有忽視向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一方面,是政府通過設立基金,直接投資等形式,為文化產業提供大量資金支持,據報道,韓國文化事業財政預算目前已突破國家總預算的百分之一,全世界只有法國能達到這一水平。

  另一方面,則是一系列針對文化機構特別是出口文化產品的稅收優惠補助。例如,已出口至30多個國家的《太後》,不僅可以享受電視劇出口免稅的政策優惠,還可獲得政府用來鼓勵出口的相關獎金。此外,政府對韓文翻譯為外語及相關製作的費用幾乎全額補助,並成立官方機構協助翻譯。上月獲得布克英語國際文學獎的韓國小說《素食者》,其獲獎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韓國官方翻譯機構韓國文學翻譯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