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帶一路」|開路搭橋搞基建 貿易暢通富起來

時間:2022-09-07 10:28:43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擴越大,中國提出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理念成果顯著。「五通」中,設施聯通先行,貿易暢通着力,在全球疫情仍處高位、國際局勢持續複雜變化的情況下,「一帶一路」仍持續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活力。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九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鐵路、港口等項目上碩果纍纍,不僅造福了當地人民,還讓這些國家經濟得以發展,經濟基礎夯實後與中國之間的合作深度和廣度也將繼續提升。

  「旗艦專案」 中巴經濟走廊

  連接中國與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曾被稱為「一帶一路」策略的「旗艦專案」;不但對中巴兩國未來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亦是中國至目前為止,用以向其他沿線國家展示互通互聯、造就雙贏的典範之一。

  中巴經濟走廊可作為聯繫中國西部與南亞、中亞、西亞的關鍵橋樑,而走廊合作的首要任務,在於解決巴基斯坦能源短缺和基礎設施不足的難題,從而促進兩國的長遠發展。因此,在中巴經濟走廊龐大的投資額中,中巴雙方重點關註的領域是能源、交通基建、瓜達爾港和產業合作,中國投放的460億美元投資當中,有350億元就是用於興建和提升能源基建項目。

  中巴經濟走廊——煥然一新的瓜達爾港自由區

  瓜達爾港是位於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的深水港,和伊朗相鄰,也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距離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約460公裏,鄰近霍爾木茲海峽,是巴基斯坦通往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大門,戰略位置重要。2013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巴基斯坦,雙方決定建設「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連接瓜達爾港和中國新疆。

  2016年11月13日,「克斯克▪威靈頓」號貨輪,在瓜達爾港裝載150個集裝箱,成為通過中國與巴基斯坦這條經貿走廊的首艘貨輪。而此前的10月29日,約50輛卡車組成的「中巴經濟走廊聯合貿易車隊」從新疆喀什出發,沿着中巴經濟走廊抵達戒備森嚴的俾路支省,於12日抵達瓜達爾港,巴基斯坦政府表示,中國車隊到達瓜達爾港是「分水嶺性的事件」。時任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在開幕儀式上稱,瓜達爾港開航「標誌着新時代的黎明」。而當時的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則表示,這是瓜達爾港第一次大規模向海外出口集裝箱,顯示瓜達爾港口已恢復設計吞吐能力。

  如今,瓜達爾港已經發展成一個自由區,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商貿物流、加工貿易、倉儲和金融等產業,期望長遠可發展為國際貿易中心。

  中巴經濟走廊——解決供電不足問題 提升全國交通網絡

  巴基斯坦由於輸配電力基建落後、加上管理不善和發電成本過高等原因,全國經常面臨電能力不足的問題,連首都伊斯蘭堡和拉合爾等主要大城市,幾乎每天也要限制供電,遑論其他較為偏遠的地區,嚴重影響社會民生及工商業發展。

  在中巴經濟走廊合作框架下,中國投放的460億美元投資當中,有350億元就是用於興建和提升能源基建項目,其中就包括。預期到了2017年至2018年,電力專案可新增約1萬兆瓦電量,大大提升巴基斯坦工業和農業的效率與產量,以及改善當地人的生活,其中就包括卡洛特水電站及核能合作等項目。

  巴基斯坦的公路建設也相對落後,中巴經濟走廊將有多項交通基建工程,改善道路水平和增加現代化交通設施,提升行車速度和貨運/載客量,以符合未來的龐大運輸需求。此外,發展中的巴國交通網絡,主要由南至北貫通整個國家,再配合由東至西的多條幹線,令國內多個地區皆能受惠。

  中巴經濟走廊的合作,對兩國都能帶來益處,巴基斯坦期望藉着提升能源設施和交通網絡,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14年的1300美元,提升至2025年的4200美元,躋身全球經濟體首25位。中國則可藉着投資巴國的基建,輸出國內產能和技術,同時建立全新的能源通道。

  中老鐵路連通東盟黃金線

  2021年12月3日,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的中老鐵路正式建成通車。中老鐵路全長1,035公裏的鐵路,是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截止到2022年8月,開通八個月的中老鐵路,已經發送旅客554萬人次,累計發送貨物600萬噸,中國國內21個省份加入直通東盟的「帶貨行列」,中老鐵路正在成為連通東盟的一條「黃金線」。

  不久前才剛剛脫離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列的老撾,國土有八成屬山地和高原,還多被森林覆蓋,而且沒有海岸線。是一個被中國、越南、柬埔寨、緬甸和泰國包圍的內陸國。一條逾千公裏的鐵路在這裏建造,需要穿越高山深谷、在大大小小的山洞和橋樑上穿行,其建設難度和成本可想而知。

  中老鐵路開通後,從萬象到中老邊境車程由2天縮短至3小時,到昆明可朝發夕至。而從中國到鐵路沿途各地的貨物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雙雙下降,貨運廣度及運力則快速提升。作為農業國的老撾,蔬果等農產品以往只能依靠公路運輸,需要三天才能運到中國,但如今鐵路開通後,車程大幅減至三個半小時。雲南農墾集團負責人曾表示,「中老鐵路開通後,運輸成本下降了50-60%」。

  「瀾湄快線」+跨境電商、「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鐵路國際運輸新模式,不斷增強中老鐵路輻射效應和跨境貨運能力,讓更多企業享受中老鐵路帶來的機遇和利好,最大程度發揮好中老鐵路的經濟紐帶作用。

  目前,21省(區、市)開行跨境貨物列車運輸貨物超1,200餘種。專家估計,未來將會有一半貨物通過中老鐵路進入泰國、馬來西亞等市場,將為東盟國家間的往來搭建更為便捷的國際大通道。

  「一帶一路」讓非洲擁有了第一條電氣化輕軌鐵路

  2022年7月3日,由中國承建的非洲第一條電氣化輕軌鐵路「埃及齋月十日城鐵路項目」舉行通車典禮,該項目是埃及,也是非洲首條電氣化輕軌鐵路,位於埃及「東部經濟走廊」的中軸線上,連接開羅、新行政首都、齋月十日城等埃及三大重要城市。

  埃及齋月十日城輕軌鐵路項目一、二期線路總長約70公裏,共設12座車站,列車採用6輛固定編組,最高運行時速為120公裏。該項目建成通車將為往返於開羅老城區及新首都的500萬居民提供便捷的通勤服務,對發展埃及東部地區經濟和推動埃及工業化進程將產生重要作用。通車試運行的項目一期工程將由22輛列車運行,預計每天運送乘客36萬人。

  埃及齋月十日城輕軌項目採用中國技術和裝備,由兩國企業共同實施,是中國軌道交通全產業鏈走進埃及的第一個重大項目。雖然,自項目開工始,就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和挑戰,項目實施企業積極與埃及夥伴並肩戰鬥、互幫互助,疫情防控和生產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同時重視培養埃及青年技術人員,在疫情特殊時期展示了「中國速度」,傳授了「中國經驗」。該項目不僅使中國設計、中國方案、中國設備、中國工藝在埃及市場創立了良好口碑,也將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市場產生良好的品牌示範效應。

  「中歐班列」造就「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

  從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啟程,在荒野上驅車約4個小時,就來到中哈邊境口岸霍爾果斯。耳邊傳來大型起重機的轟鳴,它們正裝卸著從中國運來的鐵路貨櫃。這裏是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2015年建立的、被稱為「陸港」的物流基地。這裏距離連雲港鐵路運輸5天車程,距歐洲鐵路運輸9-10天車程,而海運則需要多一部的時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經鐵路線和雙西公路連接中國和西歐,主要經營集裝箱班列國際中轉業務、物流和多式聯運、倉儲服務等業務,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哈國「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實現戰略對接的重要物流通道節點。

  因為中歐班列,哈薩克斯坦已經成為「一帶一路」連接歐洲的重要基地,影響力也正在擴大。「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自貿特區也成了哈薩克斯坦人喜歡的地方,特區裏無需護照即可往來,免稅購物中心裏到處都是哈薩克斯坦顧客。

  「就算得開車跑1天,來這裡也有賺頭」,家住阿拉木圖的尼那·博恰羅瓦在這裏購買了床上用品和毛巾,因為這裏的價格僅為阿拉木圖當地的約一半。由於商品價格低廉,甚至吸引了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地的顧客。

  因為中歐班列的出現,使得運輸大批次貨物不再只有海運一種選擇,中國中西部和歐洲中東部內陸也成為了開放的前沿窗口。產品不再需要從內陸腹地運往沿海口岸,重慶、成都、武漢、阿拉木圖、布達佩斯、羅茲、華沙、布拉格這樣的內陸城市成了新的進出口集散地,中國的中西部地區發展有了新的增長點,歐洲的中部也成為了跨國物流的新興市場。

  中歐班列的運行時間是海運的四分之一,價格約為空運的五分之一,對於那些對交貨時限有要求的大宗電商產品、輕工及高科技電子產品以及需要冷藏的葡萄酒等食品來說,中歐班列也提供了更好的運輸選擇。

  不僅如此,比起貨機,中歐班列還更加環保;每運送一個40英尺(12米)長的集裝箱,列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貨機的4%。

  因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2020年起全球海運和空運能力嚴重受阻,導致海運運費大幅上漲:以中歐航線為例,疫情前價格為2,000多美元/40尺大箱,疫情後即使價格一路突破1萬美元/40尺大箱,艙位仍然供不應求。而中歐班列因列車實施分段運輸、乘務無需隔離檢疫而成為國際貿易運輸的新寵:2020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24萬列,傳送113.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0%和56%;2021年1-5月,中歐班列開行5,991列,傳送57.3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49%和58%。

  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司長徐建平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5.7萬列,運送貨物530萬標箱,重箱率達98.3%,貨值累計近3,000億美元。疫情期間,中歐班列更成為了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生命通道」,與TCL、戴爾、聯想、吉利、沃爾沃(Volvo)等一大批企業合作開行「定製班列」。2022年以來,已累計開行「定製班列」1,150列,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衝擊影響。

  如今,中歐班列覆蓋歐洲全境,通達24國200個城市,運輸貨物品類也已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53大門類、5萬多個品種,涵蓋了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生產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目前,中歐班列已鋪畫了82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4個國家200個城市,逐步「連點成線」「織線成網」,運輸服務網絡覆蓋了歐洲全境,形成了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運輸大動脈。

  設施聯通才能貿易暢通 貿易暢通才能民心相通

  基礎設施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領域和核心內容。九年來,多個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完工,基礎設施「硬聯通」加速推進。交通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

  由於基礎設施的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根據商務部消息,2013年至2021年,八年間「一帶一路」的市場地位、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程度、互聯互通水平以及交流合作效率均有顯著提高。而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年度貿易額也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1.8萬億美元,增長了73%。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一帶一路」倡議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繼續朝着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目標堅定前行,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為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為全球經濟復甦做出了新貢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