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公文匯網今日(3月10日)全文刊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新華社專訪:抗擊疫情是頭等大事》後,收到許多讀者來信,不少讀者在肯定特區政府抗疫工作有改善的同時,也提出很多疑問及建議。編輯部特將部分讀者來信內容摘錄如下,亦歡迎各位讀者繼續來信各抒己見,為抗疫工作建言獻策。
3月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新華社專訪(新華社)
疑問一——David Chan (Facebook私訊):
打疫戰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有整體戰略謀劃了嗎?
有讀者指出,政府正在落實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的「三減」舉措,也設置了幾所定點醫院,在安老院方面也拿出了不少解決方案。但是從新華社對特首的採訪中,未看到特區政府對接下來的抗疫工作有整體、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讀者認為,跟病毒賽跑,慢了就輸了,這次安老院爆疫令大量長者病歿,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正正是因為此前特區政府各部門沒有清晰的防疫措施、疫苗接種安排,或者有了也未能落實到位,令防疫缺口遲遲未能堵上。
讀者建議,特區政府必須要在吸納內地專家組意見基礎上,理清思路,制定明確方針。既然特首承認當前是「打戰時期」,那就要有整體的戰略謀劃,不能把迎擊疫情的主動戰變成被動還擊的遭遇戰,不能再因整體抗疫思路不清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把問題拖成突出問題才去解決。特首每天上午的例行發布會,必須給公眾信心。
3月10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聯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左)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右)在添馬政府總部就防疫抗疫措施舉行記者會(政府新聞處)
疑問二——「呢鋪大鑊啦」(來自電郵):
無法及時收治患者,是醫療資源錯配還是管理分流不善?
今日留意到大公報有一則獨家報道,指亞博館目前有隔離治療設施閒置,甚至有使用中的區域被突然清空,轉走病人進行大清潔,後續用途不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現在的香港像是「平行時空」,一邊是急診室有大量患者不能收治入院,一邊是一些醫療設施病床閒置,這究竟是醫療資源錯配,還是管理分流不善?
醫療資源緊張已成為救治環節最大堵點,主要是醫護人員不夠,同時還有吸氧等設施供應不足、急救呼叫及轉運遲滯的問題,政府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疑問三——簡先生(電郵):
哪些人群感染後容易轉重症?政府建立評估篩查體系了嗎?
新華社專訪特首文章透露,當前香港疫情防控的重點是「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特首說吸納了內地專家的意見,集中把有限的資源用到一些更需要的地方,確保香港市民特別是長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但是,根據資料顯示,有19.4%的死亡病例為入院前死亡,入院時為危重症或重症者佔58.5%。內地專家曾建議特區政府建立評估指標體系,以發現哪些人容易轉成重症,從而能即時干預減少死亡,請問特區政府,有沒有建立這一套早期篩查機制?在識別重症高風險人群,加速收治與轉診管道,實現早發現、早收治,防止輕症轉重症、重症轉死亡方面,政府有什麼具體措施嗎?
位於前新田購物城、佔地40萬呎的方艙醫院,僅約兩星期已竣工,交付發展局驗收(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 攝)
疑問四——讀者Amy Wong (WhatsApp):
各方艙醫院作用未完全發揮 考慮優化資源配置嗎?
現在幾個方艙醫院入住率有所提高,但與內地相比,香港的方艙醫院的作用似乎還未發揮好,配備的治療條件不足,因此僅起到了社區隔離的作用,除了在降低家居交叉感染家人方面,與居家隔離差異不大。政府有打算更合理規劃這些隔離設施的功能定位嗎?會不會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發揮各個不同隔離措施,包括方艙醫院的作用?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80歲以上未完成接種疫苗長者的死亡率,比打齊針者高16倍。圖為明愛醫院長者在住院(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友光 攝)
疑問五——讀者「慢條斯理」(電郵):
有無考慮建立「以長者為核心」的分層分級治療體系?
特首在新華社訪問時提到的「老人家無論在家裏、安老院裏或已經進入醫院,我們都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個人照顧」,特首也公布了特別針對長者的分流和分層治療多項措施。但是,梁萬年教授建議特區政府應該建立以老年人為核心的分層分級治療體系,這是否不單單只是針對這次疫情?而且不單單是「針對長者」,應該是「以長者為核心」,覆蓋各不同年齡層、不同需求者,我們也看到社會上還有其他特殊病患者,同樣也是高風險、高危人群,政府有什麼具體考慮嗎?
梁萬年認為香港的抗疫工作應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當前應優先實現「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的目標。圖為他日前到青衣方艙了解社區隔離方面的策略。
疑問六——讀者美琪(電話熱線):
若內地專家組離港後,政府能好好消化執行專家意見嗎?
在新華社文章中,特首多次提到「聽取專家意見」、「中央有求必應」、「高度重視內地專家意見」,這些流行病學專家、治療重症專家,都是救火隊,我們感謝他們的到來,也看到特區政府吸納不少專家意見,抗疫工作有改進。但是,內地專家組來港提出了清晰的抗疫思路和工作重點,專家組走後怎麼辦?特區政府能好好消化、執行專家建議嗎?梁萬年曾說,特區政府要加強部門統籌和信息協同,不能光說,要靠行動,特區政府可以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