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黃錦輝:施政報告為建設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繪制長遠藍圖

時間:2021-10-08 12:02:09來源:大公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以「新局面,新機遇」為導向,聚焦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科創協會執行會長黃錦輝表示,《2021年施政報告》(下稱《報告》)非常之全面,為香港的科創發展特別是為建設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繪制了一份長遠及具前瞻性的發展藍圖。

  為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展現決心

  黃錦輝認為,「新局面」是基於中央政府通過落實《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兩大舉措,使「香港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中央將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前海擴區」等發展,這些政策將會為帶來「新機遇」,香港必需好好把握。他表示,在科技創新發展方面,「十四五規劃」鋭意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因此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加大力度推行相關配套建設,為促進落實這目標而「拆牆鬆綁」,對香港新經濟發展非常關鍵。

  白石至前海構建世界級科創走廊

  《施政報告》建議以科創發展為引擎打造「北部都會區」。黃錦輝指出,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裏,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盡港深優勢互補」,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利香港創科産業發展。政府計劃進一步在新田/落馬洲投入150公頃創科用地,構造「新田科技城」的建議,黃錦輝對此表示支持。

  「新田科技城」與87公頃的河套「深港創科園」,再加上深圳福田約300公頃的「深港科創園」,合共540公頃的創科用地,將擴建出更具規模的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為本地創科産業發展及與深圳科創合作提供了關鍵性的支撐。黃錦輝表示,支持《施政報告》中擴容香港科學園及加強園區交運基建配套的建議。他稱,宏觀上看由白石角出發至深圳前海新發展區將會組成一條世界級的科創走廊,成為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重要樞紐。

  「官產學研」配合

  黃錦輝續指,除了基建及規劃上的配合之外,各方面的合作及政策整合亦同樣重要,《施政報告》指「目前香港的創科事業生機勃勃,「官產學研」的良性互動亦大幅提升。要保持這良好勢頭,我們銳意建立更完整的創科生態圈」。

  因此,創科「投資者」及「用家」的投入非常重要,他認為《施政報告》建議優化私募基金發展的生態環境,以引導資金投入來支持科創產業及初創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方向正確。然而,私募基金存在不同層面和可利用工具。黃錦輝建議,政府不斷地深化及更新本地的科創融資的生態,尤其是引入更多內地創科基金,幫助本地企業打進大灣區市場及國家經濟循環。

  支持加強再工業化力度

  黃錦輝表示,加強再工業化可以為促進創科落地提供更有利的條件,此舉可以使本地工業更多元化,與此同時也可以擴大本地的經濟民生發展空間。在應用方面,《施政報告》重視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建議在落馬洲河套區建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創新研究中心」帶動「國際創科中心」的生命健康科研及產業化的發展。在全球人口嚴重老化的大環境之下,香港世界一流的生命及醫療科學將能大派用場,因此《施政報告》的建議非常之具策略性,很藉得政府大力支持。

  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落戶香港

  《施政報告》建議香港創科重視國家級實驗室在本地的發展,黃錦輝認為,這建議需要具體的方案,全面支持現在的國家實驗室及兩地科研合作項目,同時也需要本地大學或研究中心積極向中央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香港。《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會進一步投放資源支援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理工大學加強其科研工作,黃錦輝表示支持,並建議把類似的計劃擴展至其他大學,並鼓勵各大學更積極「引進來,走出去」,進行更多跨院校、跨境、跨國的科研合作。

  支持成立「創科工業局」

  黃錦輝表示,支持政府擴大創科局現時的職能。過去一段時間創科局為本地科創界創造很好的發展環境,未來改為「創科工業局」之後,將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整個科創界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包括大學科研成果向工業界轉移。與此同時,海外經貿辦及駐內地辦事處,亦需要增設「科創參讚」或顧問的職位,去更有效地推介本地科創成果,為科技轉化、開拓市場及國際(包括內地)合作提供前線的支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