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法工委會同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正一連3天在香港密集開展座談、訪談等活動,就落實全國人大有關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廣泛聽取香港特區政府和多達一千多名社會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見建議。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認為,這反映出中央對香港的關懷和對港人意見的高度重視,更反映出中央堅定不移維護一國兩制,確保香港繁榮穩定,保障港人以及所有在港投資者福祉的決心。
蔡冠深說,不久前他在全國政協的聯組會上發言,向韓正副總理提出了有關確保「愛國者治港」的三點建議,第一點就是要在香港圍繞「愛國者治港」這一主題,進行持續深入、形式多樣、以理服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做好「一國兩制」的法制教育和宣講工作,運用各種輿論宣傳手段,讓相關的治理原則和法律深入人心,形成強大的輿論環境。而全國人大法工委會同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在港密集開展的座談、訪談,主要目的固然是收集意見,但又何嘗不是一次圍繞「愛國者治港」這一主題,做好「一國兩制」的法制教育和宣講工作的重要機遇。
「不得不承認的是,迴歸二十多年來,反中亂港勢力對香港輿論的把控,對香港同胞從長到幼無孔不入的「洗腦」,早已達至根深蒂固的程度,許多極其荒謬的觀點、觀念以至謊言,在社會上習非成是,消除非易。」蔡冠深說。
蔡冠深表示,他認為愛國者治港的重要一步,就要輿論築基,把許多正確的觀念、事實,反覆地長期不懈地運用各種輿論宣傳手段,配合學校的教育、公職人員的培訓,讓相關的治理原則和法律深入人心,形成強大的輿論環境。也只有這樣,維護一國兩制才能化為人們自覺的行動。「有國才有家」這種最樸實的家國情懷,才能在香港的年輕人以及公務員隊伍中生根發芽。愛國者光榮,愛國天經地義,愛國者才有資格治港,這些基本的思維方式和要求,才能深入人心,化為香港重新出發的強大動力。
就輿論築基,正本清源的工作,蔡冠深認為眼下有三個題目必須首先說透。一是香港還有沒有民主,二是中央對愛國者的定義,三是海外投資者對香港未來的看法。一來是這三個題目香港市民都比較關心,二來反華亂港者也正在抓住這三個題目大造輿論,蠱惑人心,連不少海外人士也被其誘導。
為此,兩會期間他先後接受了包括《讀賣新聞》在內的二十多家中外媒體的訪問,更在兩會後與法國駐華大使等多位外國使節、海外包括內地的企業家會面,主要就是介紹這三方面的實際情況,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修例風波」演變為社會動亂,充分證明香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問題,而且不是有的人說的選舉制度要不要民主,民主步伐快一點還是慢一點的問題,而是涉及奪權與反奪權、顛覆與反顛覆、滲透與反滲透的較量,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包括香港同胞都沒有退讓的餘地。完善選舉制度就是要運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所具有的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決定權,阻斷反中亂港勢力體制內奪權的通道,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特區的政治穩定、政權安全。只有完善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才有利於推進香港的民主制度循序漸進、穩健發展。我們看到,這次完善選舉制度的重點是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進行調整優化,並且賦予它新的職能,除了可以繼續選舉產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之外,還有權選舉產生立法會部分議員,並參與立法會所有議員候選人的提名。這樣做可以構建符合香港實際情況、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使香港的民主步伐走得更加穩健。
其次,只要了解中國的歷史,就知道愛國統一戰線向來是中國共產黨致勝的法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把愛國者的定義定得最寬」,是中央反覆強調的政策。至於不愛國者,中央也已經明確指出「不能進入特區政權或管治架構,不等於他們不能在港正常工作和生活,只是說他們不能參與管治」。何況,「反對派特別是泛民主派裏面也有愛國者,他們將來仍可依法參選、依法當選」,香港特區的立法會內,仍可聽到包括批評政府的不同聲音。
其三,我們看到香港國安法出台後,去年流入香港的資金額達500 億美元,香港銀行結餘屢創歷史新高,港股IPO 集資額位居世界第二。今年1 月,香港股市市值突破50 萬億港元的歷史紀錄。連香港美國商會發表的調查報告也表示,今年1 月和去年8 月相比,企業對香港營商環境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大幅上升。
本月11日,全國人大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提出了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一系列重大目標,除再次重申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外,還加入了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內容。為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無限機遇。
蔡冠深最後強調,去年以來,儘管全球疫情嚴重,但他與海外經貿合作夥伴的聯絡從未間斷,他們在他的介紹下,都對香港特殊的經濟地位和前景有充分的信心。而這種信心的一個原因,正是中國內地持續快速發展給香港帶來的動力。這樣強大的腹地優勢,內外雙循環關鍵節點城市的獨特地位,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具備的。因此,確立了愛國者治港的東方明珠,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