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憲法 《憲法時間》(繁體版)首發式在城大舉行
大公網12月4日訊 在第五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由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香港群策匯思智庫、香港天津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辦的「《憲法時間》(繁體版)首發儀式」於1日晚在香港城市大學楊建文學術樓舉行,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媒體界人士參加了本次活動,並進行了憲法學術主題的研討和交流。
活動伊始,由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社長、法學院教授朱國斌先生致辭,作為新書《憲法時間》作者李曉兵的摯友,他見證了該書整個創作歷程,《憲法時間》作為其凝結多年心血所完成的代表作,體現了其深邃的憲法思維與獨特的憲法見解。憲法是治國之本,是憲制基礎,而《憲法時間》(繁體版)在香港的出版有助於大家學習、研究憲法,同時也為憲法在香港的發展、實踐與研究開創了新思路。
圖為《憲法時間》作者李曉兵
隨後,《憲法時間》作者李曉兵就新書的出版和憲法研究發表了主題發言,他首先感謝了與會人員的全力籌辦,之後對《憲法時間》一書進行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同時感謝了多年來對其幫助的各位老師、同學和摯友們,感謝這個大時代為中國憲法學人研究和思考憲法問題提供的寶貴機遇,正是在「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和澳門特區豐富多彩的展開的時代背景下,才成就了如今的《憲法時間》這本新書。
研討會首先由新民黨前政策總裁袁彌昌博士進行點評發言,他感謝了李曉兵在推動憲法實踐和法治建設過程中所作的努力,隨後從戰略學的專業維度進行分析,他認為當下中國憲法的實施仍存進一步完善的空間,特別是中美貿易戰的爆發,給香港「一國兩制」的框架和實踐本身帶來了巨大衝擊,這些都是現實非常具有挑戰的問題,如何理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與走向,都需要憲法學人做出思考和回應。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傅健慈從憲法和基本法的具體條款的適用角度與大家進行了分享,同時他結合自己這些年參與基本法實施的活動分享了研究憲法和基本法的心得體會,他認為香港過去一些年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都涉及到憲法問題,《憲法時間》(繁體版)在香港出版可以推動香港法律界對於憲法問題和中國憲法實踐的關注,也可以促進特區法律界人士深化對中央和特區的關係以及基本法適用等問題的思考。
香港律師會大中華法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基本法研究中心執行董事黃江天回憶了和《憲法時間》作者李曉兵的同窗之誼,他對自己師弟能夠將自己在內地出版的《憲法時間》(簡體版)進行修訂並在香港出版繁體版表示祝賀。《憲法時間》書中專門設計了「守護基本法」一篇,很多文章都是關於香港基本法實施的熱點問題的思考,顯示了內地學者對於「一國兩制」實踐的高度關注和深入研究,他還結合自己研究香港基本法實施的思考對該書的內容給與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教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法律研究所主任黎沛文在發言中分享了自己在閱讀《憲法時間》(簡體版)過程中的所思所感,他認為《憲法時間》一書顯示了內地年青一代憲法學人對於國家憲法發展和歷史變遷互動之間的深入思考,「生活即憲法,憲法即生活」的憲法研究感悟是作者二十年研究憲法的心得體會,也表達了這本新書的核心主題。他還特別分享了作者就憲法與生活關係的討論以及新書所帶來的思想衝擊和啟發,閱讀此書,可以讓讀者領略憲法之厚重,領悟憲法實踐之規律,感受憲法學人之追求。
在研討會的最後環節,現場的與會讀者也積極分享了對於中國憲法實踐問題和特區基本法實施的有關思考,並與作者展開深入地交流和探討。《憲法時間》濃縮了作者二十年研習憲法的深厚積澱,也體現了作者用心體會生活、感悟憲法之道的學術焠鍊。
作者李曉兵認為,活躍而豐富的生活是憲法實踐的動力之源,正是在此意義上,他將核心觀點其提煉為「生活即憲法」。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港澳特區的憲制基礎,豐富多彩的「一國兩制」實踐與港澳基本法的實施對於中國憲法實踐的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能力的提升貢獻極大,中國憲法必須回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而憲法實踐正是憲法文本與生活的互動聯繫為切入口,因此,作為內地憲法學人憲法研究的成果,《憲法時間》在香港出版無疑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