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葵涌公園用地完成修復十七年來一直未開放,審計署五年來第二次炮轟項目緩慢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本港「土地荒」問題嚴峻,但葵涌公園用地卻「龜速」發展,約21.6公頃前身為堆填區的地皮,完成修復17年來一直「曬太陽」。審計署五年來第二次炮轟項目緩慢,指民政事務局「嘆慢板」,過去四年從未修訂相關的工程界定書,導致項目仍停留於初步規劃階段。
原擬發展高爾夫球場
葵涌公園原為葵青醉酒灣垃圾堆填區,1979年停用後,計劃修復成公園,但當局於1992年發現該地可能釋出沼氣,其後移交環境保護署,2000年九月完成修復,翌年由康文署接管。17年過去,公園內除了一個佔地3.9公頃的小輪車場現已啟用,其餘21.6公頃用地從未對外開放。
審計署稱,康文署2013年擬興建一個有30條發球道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區議會已通過,民政事務局翌年向建築署發出工程界定書,但建築署指該地有沉降等問題,不宜興建高球練習場,要求民政事務局修訂工程界定書。
政府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葵涌公園納入其中,預計在2022年前展開工程。同年,康文署擬把公園分兩階段發展,擱置高球練習場。不過,審計署發現,民政事務局的工程界定書,截至今年二月仍未修訂,未剔除高球練習場,令建築署無法擬備技術可行性說明書,阻慢進度。民政事務局回應稱,將加快修訂界定書。
審計署又發現,其餘兩項已修復堆填區發展項目的發展進度緩慢,導致成本上升,阻礙完工日期。舉例將軍澳環保大道寵物公園,因土地沉降,需修改設計圖則,令原定1510萬元的工程費,增加110萬元,延遲三個半月完工。
佐敦谷公園項目超支940萬
佐敦谷公園因項目招標前無預留足夠時間諮詢環保署,導致需額外支出940萬元修改設計。審計署建議提升估算工程項目費用和招標階段所需時間的準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