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家規劃布局 我們絕非旁觀者

時間:2018-04-13 03:15:25來源:大公網

梁秉堅 香港菁英會秘書長、香港五邑總會副理事長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早前已在海南島展開。大會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在分論壇中探討「轉型期企業的新使命」、「亞洲經濟預測」、「政商關係的『親』與『清』」、「全球化的下半場:風險和不確定性」、「讓人工智能落地」、「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國企改革:巿場融入開放發展」等議題。在開幕式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值得香港青年細閱,藉此了解國家在這40年的發展。

  2018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40年中「摸着石頭過河」,給世人提供了啟示,是「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40年來,我國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內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窮走向小康;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並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

  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個國家、一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此外,當全世界正在變革調整,人類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習主席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並寫進聯合國重要文件中。這是我國在未來人類發展中的理念,也是配合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制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

  在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時代,習近平主席在論壇中明確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並會愈開愈大,當中包括大幅度放寬巿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習近平主席的一句話讓筆者得到啟發。現時從不同媒介都能得悉香港在發展的過程中,面對什麼問題,巿民關注哪些議題,以及青年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角色和機遇,看似困難重重,但又有處處機遇。回想香港在1978年改革開放時,香港能把握當時內地在「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善用政策優惠,將企業管理、資金、人才帶進國內,讓世界工廠在國內形成,「made in China」成為一種象徵意義。

  特區政府須推動參與建設

  經過40年,現今的世界工廠不再單單是中國,還有鄰近的越南、柬埔寨、泰國等,都參與這種經濟體。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80多個國家地區參與,在筆者眼中,「粵港澳大灣區」正正是配合對接世界的接口。

  故此,現今香港的青年大可以藉着現時「9+2」的城巿的優勢互補,將創新創業的理想在國內實現。不過,青年人在實現夢想、理想同時亦需要着眼社會的責任,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基本建設。例如,在高鐵「一地兩檢」和「港珠澳大橋」在港基建,都是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社會發展的使命。惟現時的社會發展中,往往多個議題「掣肘」,而令發展膠着。

  青年該如何參與社會建設,是特區政府需要、議員、政客和領袖們需要關注的,否則政治利益便會凌駕社會發展,使發展的步伐被拖垮,下一代的發展因而受制約。

  筆者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機遇,期望有理想、夢想的青年都能為區域發展共同謀劃,共創機遇。現時,內地青年在創新創業亦累積了不少成功經驗,香港的青年能否參與其中,在「共享」的潮流下在內地有進一步的新家園,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