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大AI助300自閉童愉快學習

時間:2018-04-03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中大教育學院購置的三部社交機械人天藍、天陽及天晴

  香港現時每年約有2000名兒童確診自閉症,他們普遍有溝通和社交障礙。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設計的人工智能(AI)機械人,自2014年至今,協助300名自閉症兒童改善溝通及社交能力,稍後更會多引入一款機械人PaPeRo合演話劇,示範日常生活和校園內的適當行為,期望惠及更多自閉症兒童。/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自閉症患者往往不願意與人接觸。相反,他們對物件的興趣較高,而且社交機械人不帶情緒,能夠不斷重複動作及說話,不會刺激自閉症兒童的感官!」該計劃由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透過應用人工智能機械人,促進患有自閉症的學前和學齡兒童的社交溝通技巧,並通過不同模擬情境,教導他們適當的表達方法,從而減少發生問題行為。   研究證明,利用機械人教學可以提升自閉兒童的學習專注力,降低焦慮水平,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以愉快的方式學習。

  機械人示範日常生活行為

  該計劃在2014年推出。初期,利用電腦製作的機械人動畫影片,教導自閉症兒童辨認手勢,並以手勢傳達需要和感覺,獲得多間社福機構支持和合作推行;2016年首度引入「社交機械人」NAO,新增模擬情境及社交對話等訓練,至今已有超過300名年齡4至12歲的自閉症兒童參與,最近更獲頒發201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智慧市民獎:優異獎」。

  「加人加錢」填補服務差距

  蘇詠芝指出,未來會引入多一款機械人PaPeRo,機械人會合演話劇,向確診自閉症的六歲以下學前兒童,示範日常生活和學校內的適當行為,並解釋背後的原因及教導他們如何表現出來,期望惠及900名自閉症學前兒童。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表示,理解自閉症學童輪候服務的過程漫長,會檢討如何增加資源及名額,以達到輪候目標。他強調,政府會「加人加錢」,長遠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填補不同政府部門或機構的服務差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