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孔泳淇以慶祝特區成立二十周年青年大使身份拜訪三藩市經濟貿易辦事處
受訪者供圖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場後致力與青年同行,早前更推行「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吸納青年加入五個諮詢委員會議政。港大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五年級生、「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孔泳淇,經自薦計劃加入了新一屆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
孔泳淇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不認同現時部分年輕人以激進、暴力手法表達不滿的形式,希望加入委員會,以更多元化的活動向市民推廣更多關於基本法的知識。
經自薦計劃加入公教委員會
孔泳淇表示,自己是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開始接觸公共事務,透過「和富領袖網絡」參與不同的義工、服務社會活動,同時亦負責公民教育推廣的項目,對青年發展有興趣,「愈了解不同基層的生活及需求後,愈覺得自己要為社會付出更多。」正修讀政治學的她表示,是因為對政治有興趣,希望透過公共行政和政策研究等方法,去了解和改善社會,故得知政府展開了青年自薦計劃,即報名申請加入「公民教育委員會」。
孔泳淇坦言,自己的專業學科是研究基本法,認同香港目前一些爭拗來自對基本法片面理解,僅側重23條及普選。今次成功進入政府諮詢架構,她最希望是改變政府在校外宣傳基本法的單向模式,提出多結合不同的時事議題,與市民以互動形式宣傳基本法及國民教育,「例如可以定期舉辦模擬法庭活動,用生活上的例子讓市民做Case Study(個案研究),好似以噓國歌為例,探討市民在基本法下有什麼保障及義務。」
對於國歌法立法,她表示贊成,指這是基本法的憲制責任,又認為世界不同國家都有相關法例,而立法亦只為防止一些人故意侮辱國家。
「為反而反」無助解決問題
身為年輕人,孔泳淇表明不認同現時部分年輕人以激進、暴力手法向政府表達不滿,認為佔領抗爭方式影響民生,自己亦未參加過「六四晚會」、「七一遊行」和「佔中」等活動。她說,香港有言論自由,尊重不同人表達自己意見及立場,但現時部分年輕人因不滿政府施政就於網上發表人身攻擊、侮辱性的言論,十分不可取;強調要達成一項施政,必須經多方理性溝通,直言「為反而反」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