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住宅長期供應不足,即使去年落成量按年升逾兩成,今明兩年的總落成量預計約3.85萬伙,但去年空置率卻再度回落至二十七年的低位,僅約3.7%。有發展商認為剛性需求足以消化增加的供應。/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林惠芳
差餉物業估價署昨日公布《香港物業報告2018》的初步統計數字顯示,去年私樓落成量達17790伙,按年升約22%,已是十三年的新高,然今年預料有18130伙,明年更是十五年來再次重越兩萬伙關口,約有20370伙落成。
啟德荃灣成今年供應重鎮
今年落成量較多的地區,應是啟德及荃灣區,各佔25%及17%;明年則主要是將軍澳及大埔白石角,各佔19%及16%。另今明兩年的實用面積少於1076方呎的中小型住宅落成量,則各約1.6萬伙及1.87萬伙。
過去兩年落成量雖回升,即使加上未來兩年落成量亦會進一步增加,但仍無窒礙大眾置業或租住的住屋需求,去年入住量按年上升約43%,整體私樓空置率由前年的3.8%,回落至3.7%,是自1990年3.5%後,與1996及2015年同處二十年的低位。
恆地(00012)旗下恆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過去數年落成供應較少,才導致未來兩年落成量上升的結果,因此平均供應實未算多,加上現時剛性需求仍然強大,足以消化增加的供應,故不會影響樓價。至於昨日乍現股災,他認為股市常有短期波動,如非長期下跌,也不會對樓市有影響。
此外,據差估署統計顯示,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去年第四季報348.3點,按季升約2.7%,較前年同期則升約13.8%,其中中小型住宅的樓價升幅更大,較去年同期升約14%。私樓租金去年第四季報186.9點,按季亦升約1%,較前年同期則升8.2%;而中小型私樓租金指數升幅也較大,較前年同期升約8.5%。
CCL周彈1.86%今年最勁
農曆年後,樓價重拾升軌。由業界編製、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按周反彈1.86%,創今年來最大升幅,帶領指數攀上174點歷史新高。
其中,大型屋苑指數CCL_Mass率先升穿175點,報175.25點,按周升1.75%,創歷史新高,反映新春後市況轉旺,大型屋苑不斷破頂,帶領大市重拾升軌。至於CCL(中小型單位)報173.9點,按周升1.77%;CCL(大型單位)報174.47點,按周升2.34%。
按地區劃分,除新界東樓價指數逆市回落0.6%外,其餘三區俱升。港島及九龍區分別升2.7%及0.95%,報184.55點及167.53點,新界西更急升3.49%至161.2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