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晚期病人可選有尊嚴辭世

時間:2018-03-19 03:15:22來源:大公網

  圖: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CP),旨在讓醫護拋開只求病人康復出院的目標,與病人家屬商討紓緩治療。左一、二為何女士及妹妹/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為滿足晚期病人「無痛、有尊嚴」地離世的願望,新界西醫院聯網屯門醫院、博愛醫院推行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CP),醫護與病人家屬商討紓緩治療,包括選擇不急救,令死亡過程更舒適。89歲的何伯伯因為肺炎、腸出血等,一個月內出入醫院折騰八次,確診原來患大腸癌,院方經與家屬商討後,何伯伯加入計劃,一個月後安詳過世,女兒稱爸爸過世時「無叫、無發癲、無掙扎」等痛苦表現,在這最後一個月,家人更愛惜爸爸。/大公報記者 楊州

  何伯伯於去年四月因為屙血,入院治療發現,大腸內有八厘米的腫瘤,確診患大腸癌,同年11月離世。女兒何女士稱,見爸爸多次入院,已察覺不妥,去年10月與姊妹商量,由於爸爸病情已到晚期,明白治療已無效,都不想爸爸辛苦和痛苦,希望他能夠有尊嚴地度過餘生,舒服地離去,最終一致同意讓爸爸加入ACP計劃。

  2015年推「預立醫療自主計劃」

  新界西醫院聯網於2015年推行「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CP),目前與97間安老院舍合作,至今已服務逾500名長者,當中約180人仍在跟進個案,其餘病人已經離世。該聯網老人科顧問醫生歐陽東偉表示,未有計劃前,晚期患者入院會按常規治療,即是被送入急症室接受急性治療,包括心肺復甦、插管呼吸、抗生素治療等,其後可能到療養醫院或出院,但不久後重複入院。

  「一年三四次、四五次,或一個月一二次,都算是旋轉門現象,直至慢慢不能治療,都會過世。」他稱:「醫護人員希望病人康復出院,但晚期病人不是這樣想,他們覺得醫好病不重要,(因為)知道醫不好,(他們)需要無痛、有尊嚴。」短視治療並無長遠考慮病人情況,而計劃會提供紓緩治療、症狀控制及心理精神支援,同時優化入院及住院程序,減少折騰病人,提高長者臨終前的生活質素,尊重意願,令死亡過程更舒適。

  在這計劃下,何伯伯與家人選擇若在垂危時,不用急救,也不插鼻胃喉進食。何女士說,爸爸一直「好精靈」,直至死前一刻都保持清醒,並非昏迷,家人不想看到他接受心肺復甦急救時,「被人按到骨都斷」,醒後呼吸都會痛的慘況。何伯伯患有認知障礙症,影響進食,她曾因擔心爸爸餓死,用針筒給他在嘴邊餵流質食物,「有一次他大聲求我不要餵,他吃得不舒服。」在旁的護士也勸喻她不要強行餵食,姊妹最終尊重爸爸的意願。

  家人感恩父走時「無發癲狂叫」

  何女士稱,爸爸留院這一個月,更愛惜爸爸,會陪他聊天和按摩,令他感到舒服。他無插鼻胃喉、無接受創傷治療、無急救,直至他死亡前都有藥物紓緩疼痛,全家陪着他度過。她稱,癌症病人死時好痛苦,但爸爸不是,他無發癲、無狂叫,「只是望下我哋,嘴無動便知道走了。」

  新界西醫院聯網顧問護師(社區醫療)李雯敏稱,醫生、護士會與病人及其家屬、院舍職員共同商討ACP,病人如需入院,由團隊負責預約入院、安排老人科醫生跟進,若長者離世,晚程護士亦會發短訊慰問其家屬,提供情緒支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