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年漢浴鹽當湯飲 灼喉求醫

時間:2018-03-16 03:15:15來源:大公網

  圖:有市民將包裝上印有「湯」字的日本浴鹽,誤當做粟米湯沖水飲

  【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家居用品包裝太似食物,容易「中伏」!香港中毒諮詢中心昨日公布,有人將包裝上印有「湯」字的日本浴鹽,誤當做粟米湯沖水飲,有嬰幼兒將色彩鮮艷並有果汁香味的水管清潔棒,誤當成糖果進食,成為本港首宗出現的誤飲浴鹽與誤食水管清潔棒個案。有長者誤將暖包當芝麻糊,沖水連飲五日。專家指,服下礦物鹽可致腸胃不適,大量服下暖包的鐵粉更可燒傷胃,導致胃潰瘍。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總結去年收到3956宗中毒個案,當中39宗死亡,年齡介乎15至92歲,大部分是服藥或服家居用品自殺死亡,其餘有濫藥、或對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等。

  誤飲浴鹽的事件發生於去年下半年,50歲中年男子收到朋友送贈的日本浴鹽,包裝上全是日文,及有「湯」這個日文漢字,誤以為是粟米湯粉,於是拿來沖水飲,他飲下少許,立即感到喉嚨灼熱,於是自行到院求醫,幸無大礙。日文漢字的「湯」,意思是熱水,並非飲用的湯。中毒諮詢中心顧問醫生陳志強稱,浴鹽屬礦物鹽,整包的濃度是用於溶在一個浴缸的水,若飲下整包,可致嘔吐或腸胃不適。

  色彩鮮艷並有果汁香味的水管清潔棒,去年興起,棒身纖幼,標榜放入洗手盆的下水道,可去除水管內的異味,疏通管道。去年下半年,一名15個月大女童及一名17個月大男童,分別誤當成糖果放入口,幸家長及時發現制止,未吞下肚。陳志強稱,清潔棒成分含強鹼性,可令食道及胃壁受損。中心亦在2015至2017年間,接獲10宗誤服外形似啫喱的洗衣球個案。

   醫生籲生產商改善設計

  暖包則自2005年興起後,一直有零星誤服個案。最新一宗發生於去年上半年,80歲伯伯將家人送的暖包,誤以為包內的鐵粉是芝麻糊,沖水飲,五日內服下三包當作早餐,由於無出現病徵,家人探望他時,傾談下才發現事件,立即送他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的胃內積存大量鐵粉,需食通便丸排清鐵粉。

  陳志強稱,曾有年輕人誤服暖包鐵粉,但因多渣及未能溶解,好快發現問題,但是「老人家會以為係自己味覺退化,或以為係無糖,所以先飲唔到有味。」他稱若直接吞下鐵粉,高溫更可燒傷胃及引致胃潰瘍。

  中毒諮詢中心顧問醫生謝萬里稱,這些家居用品設計得「好似引誘人去食咁」,呼籲生產商改善設計,使用者亦要提高家居安全意識(詳見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