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全國「兩會」接近尾聲,在進行這神聖的歷史使命時,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將把「接力棒」交到新選出的十三屆全國政協主席手中;十二屆全國政協榮休的委員也將真正告別這履職的舞台。
回顧過去五年,德高望重的俞正聲主席和十二屆全國政協其他副主席、常委、委員,為人民政協事業殫精竭慮,聯繫團結各族各界人士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獻計出力,特別是在推進「一國兩制」大業中,人民政協積極推進各領域的溝通交流,尋找「最大公約數」,促進形成了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強大正能量。對此,國家和人民不會忘記,香港同胞更不會忘記。俞正聲主席和榮休的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居功至偉,激勵後來者履職盡責、加倍努力、不辱使命!
推進「協商民主」,助力國家發展
過去五年,俞正聲主席和十二屆全國政協各位副主席、常委、委員,以開闊視野和博大胸襟,團結各界人士,共謀國家發展,共襄民族復興。人民政協把圍繞「十三五」規劃制定和實施獻計出力作為工作主線,着眼貫徹新發展理念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科學選題,合力攻堅,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任務貫徹落實。人民政協緊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基層調研,議題涉及「三去一降一補」、振興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軍民融合發展、品牌建設等方面。與此同時,人民政協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抓住突出環境問題,每年專題分析資源環境態勢,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十二屆全國政協的出色工作,大力推動了「四個全面」的落實,特別是政協委員「人才庫」、「智囊團」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許多領域的改革站位高、視野寬、謀劃遠、成本低,贏得了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
俞正聲主席和十二屆全國政協組成人員以事實詮釋了「協商民主」的獨特魅力。民主的實現方式有多種途徑,西方國家重視「選舉民主」,而中國既重視「選舉民主」,又重視「協商民主」。「選舉民主」主要依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實現,人大代表來自各個地區、領域、層次,可謂「縱向到底」;「協商民主」主要靠人民政協來實現,全國政協委員來自34個界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可謂「橫向到邊」。「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的模式,收集吸納了最廣泛的民意,為推動國家各項事業發展集聚了強大的正能量。
關注民生熱點,彰顯民本情懷
過去五年,俞正聲主席領導的全國政協,堅持履職為民,抓住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開展視察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着眼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針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和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困難學生資助等問題深度建言,推動教育事業全鏈條發展。着眼於「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緊扣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從優生健康檢查、青少年疾病預防、職業病防治、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到安寧療護,從公立醫院改革、民營醫院發展、仿製藥質量到醫患關係改善,開展系列履職活動,促進人民健康全周期保障。着眼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助力文化建設全方位推進。着眼於民生關切,就食品安全監管、無障礙環境建設、住宅房地產調控、去產能過程中職工就業再就業等問題,建築環衛工人、農民工、殘疾人、留守兒童等群體權益保障深入協商,對涉及群眾生活的問題全景式關注。
從十二屆全國政協廣泛關注的上述民生熱點可以看出,俞正聲主席和他的政協委員同事們,心繫基層百姓,既「知天氣」,又「接地氣」,具有鮮明的民本情懷。在俞正聲主席領導下,全國政協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中共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將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落實在政協工作全過程。經過全體政協委員的努力,執政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政府工作更加及時地回應人民期待,政通人和的局面成為當代中國最亮麗的風景。
過去五年,俞正聲主席帶領全國政協發揮協商式監督特色優勢,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通過調研察看發現問題、圍繞履責不力提出批評、針對存在不足督促改進。特別是防範風險、聚焦「營改增」執行情況、「全面兩孩」、精準扶貧、環保督察等熱點難點問題,創新監督方式,摸準基層情況,為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助推作用。
做實「民主監督」,促進難題化解
眾所周知,「中國式民主」有幾個鮮明特徵: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民主監督」主要是各民主黨派、各界別人士對執政黨進行監督。中共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時指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情。」這個結論得到了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同。中共十八大以來,老百姓痛恨的「官場腐敗」得到遏制,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態得到修復;「史上最嚴厲的環保督察」強力推進,一些地方環境初步改善;阻礙改革的路障逐一清除,一些重點領域改革的「四樑八柱」很快搭建……這些變化,都有人民政協的功勞,都凝聚着俞正聲主席和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心血。正是由於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有力,有效地推動了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聯繫團結各界,壯大愛國愛港力量
近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一些人只講「兩制」、不講「一國」,只要「民主」、不要「法治」,更有人公然違憲違法,拋出「城邦自治」、「前途自決」等「港獨」言論。面對這些挑戰底線的行為,人民政協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俞正聲主席始終支持港區政協委員在特區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正面發聲,深做細做香港青少年工作,推動愛國愛港力量發展壯大。在人民政協、特別是港區政協委員的努力下,「港獨」勢力受到了空前打擊,「泛政治化」現象得到了初步遏制。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舉措,贏得了香港社會的讚譽。與此同時,中央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人到內地創業、就業、學習交流的政策,香港各界的共識正在形成,呈現出了良好局面。對此,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多次對港區政協委員強調:「俞正聲主席對香港市民的關愛、對『一國兩制』事業的關注、對港區政協委員的關心,是我們工作的寶貴財富。」事實證明,政協委員卓有成效的工作,發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築牢了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石。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俞正聲主席和榮休的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居功至偉。向俞正聲主席和政協委員致敬!用履職盡責的新步伐、新定力、新業績,回應人民群眾的期待,這是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共同心願。
(本文作者是新一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