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右二),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副主席彭長緯(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左二),青民主席顏汶羽(右一),青民副主席招文亮(左一)出席記者會。
大公網2月26日訊 國家近年發展一日千里,吸引了不少港人北上工作和生活。青年民建聯(下稱「青民」)與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今舉行記者會,指出港人在內地生活、創業、就業三個方面需面對的問題,並提出「給予內地身份證明」、「鼓勵申請公務員職位」、「容許香港人參軍」等12項具體建議。
據青民引述統計處數據,香港目前約有52萬人長期居於廣東省。另有數據顯示,赴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亦超過1.5萬人。不少關於香港學生工作意欲的調查也指,香港學生普遍看好內地的經濟前景,也願意到內地工作。青民為了解本港青年在內地生活便利措施,早前分別於廣州市,及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等本港地區舉辦了5場交流會,收集青年人意見,並彙整為三個方面,具體如下:
在生活方面,目前香港屬境外地區,在內地的工作和生活,只依靠一張港澳通行證,香港人必須在內地定居才能申領內地身份證。但內地現今科技發達,許多時候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需要使用電子平台系統,不論日常工作,求職還是租用共享單車及購買火車票等,都在這個平台上操作。由於港澳通行證與這些電子平台系統未必相容,故在生活上經常造成許多不便。而且,香港人的身份屬於境外人士,在教育和醫療等各方面,都未能享受到國民待遇。這些情況降低了部分香港人的認同感。
創業方面,自從簽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來,內地不斷擴大對香港的開放範圍,大大便利了港人在內地經營業務。但在最新2017年簽定的《安排》中,雖然內地承諾給予香港投資和投資者在非服務業範疇享有國民待遇,但有26個範疇,包括石油及天然氣開採、汽車製造,以及金融產品投資等仍被排除在外,港人仍被限制從事這些範疇。而且,個體工商戶從事特許經營仍需經過外資審批。這些限制令到香港人在內地創業仍面對挑戰。
就業方面,目前香港人在內地工作,受到《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所規限,須遵守就業許可制度。不但要符合一定條件,而且要申請辦理就業證明,不但限制較大,需時較長,而且用人單位常因手續較為複雜而放棄聘請香港人,因而減少了香港人在內地的就業機會。
青民在調查中發現,香港學生普遍看好內地的經濟前景,也願意到內地工作。但由於歷史和制度的原因,香港人目前仍未能在內地享有完整的國民待遇,以致在內地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仍受到不少限制,這些限制既造成了諸多不便,也不利於香港人進一步融入內地。
對此,青民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提出了12項具體建議,如下:
(一)提供戶口及身份證明
1.給予內地身份證明
目前港人必須在內地定居才能申領內地身份證,令許多經常在內地活動的港人非常不便。有關部門應研究在廣東省先行先試,放寬有關規定,向不在廣東省定居的港人發放內地身份證明,或考慮將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經調整後即可作為內地身份證明文件,與內地身份證有同等效用,以便利在內地的教育、工作和生活。
2.免卻內地住址證明
現時有不少內地的商務及公共服務,如開設銀行戶口、考車牌等,均需要申請人提供內地住址證明。故對於沒有內地住址,但又希望在內地活動的香港居民造成不便。建議廣東省政府統一法規,放寬在辦理商務及公共服務時,必須讓香港人提供內地住址證明的限制,並可參照特區政府要求出示法定信函、文件、單據,以證明在港的確實住址即可。
(二)便利事業發展
3.鼓勵申請公務員職位
根據《基本法》第二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目前內地雖然已對香港開放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允許香港人擔任內地公務員,但由於種種原因,實際能成功進入公務員體系的香港人仍是極少數。建議廣東省政府推出措施,包括設立專屬渠道,以鼓勵及便利有志服務國家的港人加入廣東省政府公務員體系,參與廣東省的管治。此舉不但可以增加港人認識廣東省內事務的機會,亦可促進兩地交流和溝通。
4.豁免就業許可
現時實施的台港澳就業許可制度,手續較為繁複,而且需時較長,以致公司招聘時盡量不考慮香港居民,以免增加行政成本。此舉對工作經驗較淺,但又有志於內地發展事業的香港年青人來說,是個頗大的就業障礙。建議廣東省政府研究無須香港人在廣東省受就業許可制度限制,無須領取就業證即可工作,可以如內地居民般自由選擇職業。這樣可以增加香港人的就業選擇,亦可避免令企業因手續繁複而拒絕招聘香港人。若短時間內無法取消有關制度,可研究過渡性措施,進一步大幅簡化申請流程,以免企業因手續繁雜而減少聘請港人工作。
5.容許香港人參軍
目前國家兵役法未能在香港適用,港人參軍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以致港人參軍的事情一直未有進展。建議中央政府設立適當制度,讓香港居民可入伍參軍。初時可先容許在廣東省就讀大學的香港學生應徵入伍,並提供資助,如保留入學資格或學籍,容許退役後再入學,及享受學費減免。
6.提供港人稅務優惠
為便利港人及吸引港人到內地營商,建議在大灣區提供港人稅務優惠,拉近兩地的稅率差距。
7.設立青年宿舍
若青年每天往返前海及香港,其交通費及住屋負擔沉重。因此,建議前海區內設立青年宿舍,讓在前海區內創業或就業的青年可以以較低廉租金入住,加強港青到前海發展的吸引力。
8.加強前海的交通暢達性
現時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往返香港及前海,令初到前海的青年要付出較高昂的交通費用。因此,我們建議增設香港至前海的公共交通服務,讓青年更便捷往返前海自貿區。
9.報考內地高考
現時香港青年只能透過港澳台聯招計劃報考內地高考,但當中的考試科目與內地高考的有所不同,令香港青年為日後在內地升學的彈性減少。因此,我們建議內地政府讓香港青年可報考內地高考,增加學生的選擇。
10.擴大副學位內地銜接計劃
雖然香港教育局曾與國家教育部商討大專學歷互認問題,但現時內地與香港在大專學歷上還沒有達成全面的互認協議,不少香港副學位畢業的學生,若要到內地插班升學,只能升讀個別院校如華僑大學等,選擇比較有限,不利於兩地教育的互聯互通。故此,建議廣東省教育部門參考內地「專升本」的安排,容許港生就讀省內所有高等院校第三年本科,以擴闊副學位學生的出路,以及更好地認識內地;並統一現時相關的資訊,並與香港特區政府加強協調聯繫,讓更多香港的副學位學生能清晰了解現時的相關政策,以作出更好的選擇。
(三)便利生活所需
11.取消長途電話和漫遊收費
現時香港人打電話到內地屬於長途,在內地使用香港電訊服務供應商的服務則屬於漫遊。建議廣東省與香港有關方面加強協調,實現兩地電訊服務無障礙互聯互通,並視兩地為同一地區,取消相關的長途電話及漫遊費用安排。
12.一站式服務站
港人往內地生活,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對內地的政策、法規不認識,特別是勞工法例、營商法規、成立內地公司、商標註冊、醫療單位、專業人士執業牌照等。建議特區政府駐內地辦及內地政府為港人成立一站式服務站,直接協助港人解決在內地生活上種種不便,並且提供內地的法律諮詢服務。同時,設立網站讓有意到內地生活的港人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