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會計師公會建議將財政盈餘用於科技和創新行業\資料圖片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月底公布,會計界預計,本年度政府財政盈餘將高達1760億元,累積財政盈餘升至逾1.1萬億元。面對庫房持續水浸,香港會計師公會和畢馬威會計師行都不贊成派錢。公會建議當局善用盈餘,在稅務上採取惠及經濟民生的措施。畢馬威形容,庫房出現「小型海嘯」,希望政府把理財哲學轉變為「量出為入」。\大公報記者 莊恭誠
建議支援創科行業
會計師公會預計,本年度政府財政盈餘升至1760億元,主要受惠於印花稅增加及賣地收入高過預期,建議政府善用盈餘,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發展創科行業及扶持初創企業,並持續支持核心行業。民生方面,公會希望政府對租住私樓的未置業人士,提供每年最高十萬元的租金支出稅務扣減;並對強積金自願供款人士,提供每年最高六萬元額外扣稅;以及在私人醫療保險支出方面,提供每年最高1.2萬元扣稅。
公會不贊成全民派錢,強調任何財政援助都應針對最有需要的人,亦可把盈餘投資於教育等領域。公會稅務師會執委會主席蘇國基建議,政府應研究徵稅來源的可持續性、拓闊稅基、檢視現有稅務優惠等措施,使稅率具競爭力、吸引外來投資,例如在現有的科研開支扣稅和兩級制利得稅外,設立其他特定的稅務優惠。
至於應否調整樓市辣招,蘇國基指出,減辣或導致樓價飆升,但再加辣亦非調控樓市的有效措施,認為政府應循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的方向,解決樓市供不應求的問題。
畢馬威則預計,本年度政府財政盈餘將介乎1500億元至1800億元。畢馬威香港區管理合夥人劉麥嘉軒形容,政府庫房現時不止水浸,而是「小型海嘯」。
畢馬威籲看長遠 容許赤字
劉麥嘉軒指出,政府過去的財政思維或過於謹慎,限制了長期投資,建議政府把「量入為出」的理財哲學,轉變為「量出為入」,在公共理財上採取較長遠方案,即是在投資初期容許赤字,並在經濟周期內以盈餘抵銷前期赤字,以獲得更大空間增加經常性開支,實現長期效益,同時保持財務穩定性。
對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畢馬威稅務合夥人梁愛麗同樣不建議派錢,認為政府應把財政收入用於惠及市民的針對性措施,以及提升經濟的長期性規劃,例如對首次購買600萬元或以下自用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豁免徵收印花稅;為每個家庭的醫療保險開支,提供每年最高二萬元的扣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