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去年賣樓量雖約1.8萬伙,然而政府增加供應的決心,令全年皆穩企於歷史高位水平,最新截至去年第四季末止,未來三至四年潛在私人住宅供應量,仍維持約9.7萬伙的有紀錄以來次高位置,更有機會向上衝破頂。/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政府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建屋土地供應上均超標完成,令未來潛在供應量不斷上升,自2016年首季開始,已企穩於9.2萬伙以上,去年第二季度更達9.8萬伙高位。
中小單位佔整體逾78%
運輸及房屋局最新數字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末止,建築中的樓花單位量,按季增3000伙至7.7萬伙;落成卻未售單位則與去年第三季相若,維持9000伙;扣去上季內已售樓花,在建未售及現樓貨尾量共約7萬伙,按季增4000伙。連同政府上季已批出並可隨時動工的住宅土地(俗稱熟地),所涉及可建單位約2.7萬伙,雖按季減約4000伙,但未來三至四年總一手私樓供應量仍約9.7萬伙,與去年第三季末總量相同,即連續兩季維持在歷史次高水平。
運房局發言人稱,該9.7萬伙中,估計有7.62萬伙是中小型單位類別,即單位實用面積是小於753方呎,佔整體供應量約78.5%,較去年三季增加3500伙,即按季多約3%。更預計未來數月將有七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再可提供約3900伙住宅單位。
自去年初開始,發展商積極與政府洽商,改變私人土地用途作住宅發展,令本財政年度土地供應有所改變,由以往數年的政府及鐵路上蓋項目供應作主導,改以私人市場為主導,至今估計已有約1.8萬伙。不過,因該等土地,部分要先進行大量的基建工程方可動工,發展年期亦較長,如新地(00016)去年中達成換地協議並完成補價的在屯門54區,以及西貢十四鄉兩個超大型項目,便有近萬伙單位,發展期長達七至八年;恆地(00012)去年底完成換地補價的新界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內各一幅土地,共涉約2500伙,發展期達六至七年半,相信上述四幅熟地,應不能趕及在未來三至四年間供應市場,所以政府應未作統計。
恆地料樓價全年升10%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的持續供應政策不變,加上大型補價項目在今明兩年陸續施工後,施工量會進一步爆升。恆地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稱,潛在新盤量足夠應付需求,發展商會因應市況自行調節推盤節奏,預計本港整體樓價全年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