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了一套老電影《立春》,該片由顧長衛執導,蔣雯麗等主演,十年前上映。影片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一個小縣城的藝術青年們,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成長的過程,他們人生坎坷,心中卻依然有着不滅的遠大理想。
電影中,螞蟻一樣的人群,渺小,擁擠,眾多。不同的表情,伴隨着從舊喇叭的廣播音樂《幕春》,開始了一天的奔走、繁忙。總有一個人會為這些簡單懷舊的瞬間,而感動,而停留。
電影中的方言聽上去像是陝北的。我總是很喜歡聽各種方言,也愛去模仿和學習。語言,是世界上的人類最奇妙的發明之一,她是區域的性格、文化、歷史的濃縮。在渾濁鼻音或輕巧顫音的間隙中,她逐漸形成的那種玄妙的過程,總是吸引我去探尋。
蔣雯麗飾演的王彩玲,「臉上齙牙,黑斑,疙瘩,奇醜無比」。有人驚訝「那麼美的聲音,會是從這麼醜的人的嘴裏唱出來的?」
王彩玲坐着擁擠的火車來到北京首都大劇院。為了買到黃牛黨手中便宜一點的票,坐在大劇院門口的台階上等歌劇開始20分鐘後才進去。
對夢想的玩命追求,與現實的吝嗇緊迫之間相互拉扯。
我記得那段歌詞是美好的,像是一段段精緻的小詩:
永遠是虔誠的信徒(Forever an earnest disciple)
時常向上帝祈禱,獻上我純潔的心靈(Often praying to God, offering my pure soul)
永遠是虔誠的信徒(Forever an earnest disciple)
時常把鮮花供奉(Offering up fresh flowers)
但在這悲痛的時刻(But in this sad and painful moment)
為何 為何 啊 上帝(Why, oh why, God...)
為何對我這樣殘酷無情(Why are you so cruel with me?)
我常把珠寶綴滿了聖母的衣襟(I often sew jewels on the sacred Mother's clothing)
把我的歌聲獻給上帝和天上燦爛群星(I offer the sound of my song to you Oh Lord. and to all the stars in the sky)
在這絕望的時刻(In moments of despair)
為何 為何 啊 上帝(Why, oh why, God...)
啊(Ah ...)
為何對我這樣殘酷無情(Why are you so cruel and unkind?)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