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暗對峙》(Darkest Hour),講的是英國歷史人物邱吉爾事跡。從出任首相到「鄧寇克大撤退」,邱吉爾決定不再向納粹德國妥協。正如電影的原名,這是他最黑暗的時間。在英國國內面對國會內部鬥爭,對外面臨戰爭威脅,他自己的任何一個決定,都繫英國國民生死。新科金球影帝加利奧文「神級」的表演,「全無死角」的演繹邱吉爾的各種情緒,口齒不伶俐卻演講高超,激動時收緊的面部,也有說話時不時顫抖的嘴唇。這個影片只有三四個場景,除了演員演技,攝影技術、光線運用,都屬高水準表現。有三場戲,讓我印象深刻。
邱吉爾在偽裝為「洗手間」的密室裏,致電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求助的一場戲。一個場景,一部電話,一個人,雖然有光,調子卻陰陰沉沉。他不得不低聲下氣,卻又不能失去尊嚴,艱難的開口,對方言語的戲謔,表情由希望到失望……一切悄悄然緩緩過渡。電話拿起放下,邱吉爾的局促與兩難在銀幕上表露無遺。大人物也是凡人,有猶豫、遲疑的時候。
政治終究要追求利益。電影《國王的演說》(The King's Speech,港譯:皇上無話兒)的英國君主喬治六世,在這齣電影「再次」遇上邱吉爾。一個口吃、一個口齒不清,兩人首次見面與結尾時再次會面的兩場戲,時間很短,卻極為考究。
首次見面在皇宮,國王不情願地委任邱吉爾擔任首相,兩束很明顯的光從外射進來,恰好也表現出整體氣氛的陰沉,兩人保持禮儀的距離,分別站在窗邊,距離不遠,在光的映襯下,令人感受出內心相距有何等遙遠。
再次見面,地點在邱吉爾家那凌亂的房間。邱吉爾穿上顏色「詭異」的睡衣,幾分醉意,眼裏略有淚水,表現出了他想往前走,又面對巨大壓力的困頓。兩人同坐在床邊,鏡頭從後面拍過來,國王不順暢地說出支持,並讓他到人民當中尋找勇氣。整體房間顏色偏灰,但光的運用冷峻中偏暖,映襯這場景的氛圍。
當然,地鐵那一場戲為網民推舉為最感動一幕,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事仍有不少爭議。緊接其後,他在國會發表了著名演講,成為英國參與二戰的歷史轉捩點。普羅大眾的勇氣,打破了邱吉爾的傲慢和孤僻,那更加是打破黑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