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迫擊炮彈引爆一剎冒出火光,激起水花
梅子林路水底引爆炸彈,後備炸彈小組四名人員奉命到場處理,兼任該小組的元朗警區警民關係主任李伯豪說,「該炮彈的危險性,是炮彈內的火藥及裝置曾運作,但有不知原因下炮彈未有爆炸,有可能會隨時再爆炸,爆炸時15至20米內範圍亦會造成受傷。」
同是小組成員的機場警區機場特警組高級督察封志浩解釋,這次引爆困難之處,是炮彈在河床,潮汐漲退,河床高低不平,光線陰暗加添靠近炮彈的難度,猶幸現場人車易達,而水中引爆時起到緩衝作用。封志浩補充,評估後為減少對其他人的危害,遂決定待附近小學放學,始即場引爆。
封Sir說,「我們拆彈時經常提到『one man risk』,就是『一個人或最少人的風險』去處理該物品。」「香港人效率要快,連拆彈都要快,外國拆彈以days計、香港拆彈以hours計!」拆彈專家的壓力和挑戰,一句講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