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本欄以《立法會流會 ─ 一場修改議事規則戰爭》為題,明確指出「成王敗寇,刻下還有什麼比這場維護議會常態的戰爭更重要?」
維護議會常態目的何在?就是要讓香港政治生態回到正常軌道,避免市民關切的經濟民生,因為議會長期非正常狀態受到拖累。若立法會議員是以民為本,為港人福祉而參政,便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議會日常工作,這亦是立法會議員最基本的工作和要求。
然而,反對派議員為了他們一己政治私利,置港人福祉不顧,他們到立法會不是為了議事,而是利用議事規則玩「拉布」,製造流會,達到癱瘓議會的目的,市民被迫承受議會癱瘓造成的損失。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建制派議員張宇人昨日在電台表示,反對派在上一屆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發動的「拉布」戰,最少浪費了28億港元公帑,促請公眾支持建制派的修例建議,令立法會運作重回正軌。
張宇人只講了反對派在議會「拉布」過程中,其中一項的公帑損失。現實是,過去五年多來,反對派肆意「拉布」何止一次?除了議會內「拉布」,反對派更策動其代理人,在議會外針對重大發展項目及工程進行司法覆核,搞議會外的變相「拉布」。議會內外的「拉布」行為,到底造成多少損失,沒有人進行有系統的統計,若有統計數字,肯定高得驚人,涉及公帑損失必定數以百億元計算,這些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呀!
這場《議事規則》戰爭,誰勝誰負,仍是未知數。近日,建制派又出招。建制派議員陳克勤早前去信梁君彥,提出根據《議事規則》第91條動議暫停執行《議事規則》第18(1)條、即大會處理各類事項次序的議案。結局如何?有人說還看主席梁君彥的決定。若從全港市民長遠利益,防止反對派濫用「拉布」程序,利用點算人數拖延及製造流會角度看,市民必須支持建制派議員盡早對議事規則作修訂。 蔡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