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反對派邏輯混亂盲「拉布」

時間:2017-11-23 03:15:10來源:大公網

  政府在立法會根據《刑事訴訟程序條例》動議擬議決議案,上調刑事法援費用及檢控費用4%。估計有關建議分別令法律援助署及律政司每年增加約700萬港元額外經常性開支。

  儘管撥款涉及的經常性支出不大,受影響的人數亦不多,與立法會其他審議的議案比較,可以用「小事一樁」形容。既然是「小事」,反對派議員竟然又玩「拉布」,他們多次要求響鐘點算會議人數,令決議案辯論逾6.5小時仍未完成討論。陳志全、毛孟靜、譚文豪、莫乃光先後加入點人數行列,四人點人數共花近一小時。

  議員玩「拉布」的理據,是刑事法援費用,低於市場合理價格水平,擔心獲委聘的大律師及律師沒有足夠資源支援法律服務。更離譜的是許智峯認為,有很多示威被捕人士,非出身富裕,要籌錢打官司,擔心予法援律師的費用過低會造成不公。這又是什麼邏輯?

  首先,相關建議已諮詢法律援助服務局、大律師公會、香港律師會,以及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當中雖有不同意見,但整體是接受4%的增幅。既然相關組織與機構都同意,何解議員擔心「唔夠錢」,請唔到好的大狀?

  其次,增加刑事法援費用不是因人設事,不是專門為參與違法示威觸犯法律的人而設,好人好姐無人叫你參與違法示威活動。出身非富裕,又要參與違法示威,以身試法,又要政府包底請律師幫你打官司。這筆錢何解不是示威組織者支付?為何要花納稅人的錢?無人叫你犯法呀!若然行得正,企得正,根本不會惹官非。

  小題大做、邏輯混亂,反對派一昧盲目「拉布」,在立法會的議事水平已是「低處未見低」。筆者認為,還是要回到問題原點,必須盡快修改議事規則,杜絕無日無之的「拉布」行為。 蔡樹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