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佔地280公頃的貨櫃碼頭若要重置,無可避免地需大規模填海
【大公報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開會,料將討論重置葵涌貨櫃碼頭及發展碼頭上蓋,共兩個土地供應選項。據悉,佔地280公頃的貨櫃碼頭若要重置,無可避免需大規模填海,並要克服多項技術困難。若要在24小時運作的貨櫃碼頭興建上蓋,需克服環境、景觀等挑戰。政府並會交代改劃210幅政府、機構及社區(GIC)用地作住宅等發展及市區重建等選項的最新情況。
重置葵涌貨櫃碼頭及碼頭上蓋發展,都是專責小組早已納入討論範圍的建議。政府向小組提交文件稱,貨櫃碼頭涉及九個業權人,發展需克服的技術困難,包括搬遷期間產生的污染、噪音影響,以及重置安排等,建議發展周期料長達20年,屬於長遠的土地供應選項。
文件又提到,現時碼頭範圍外約有100公頃的港口後勤用地,以不多於七年的短期租約形式出租,當局有權終止租約,毋須賠償。由於港口後勤作業必須設在貨櫃碼頭附近,重置碼頭時亦要考慮該100公頃用地的規劃。
政府今交代210幅用地改劃
另外,政府文件提到如何善用現有土地,包括過去數年物色到超過210幅具短中期房屋發展潛力用地,如果全部改劃成功,可興建31萬個住宅單位,但有關用地已納入政府現有土地供應計劃,不能用以彌補未來尚欠的1200公頃土地。
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及副主席黃澤恩今日將於會議後會見記者,交代會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