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科技衍生無限可能,更可充當盲人的眼睛。香港理工大學學生設計認知應用程式「Sense+」,協助視障人士探索周圍環境,找尋丟失的物件。該校應用物理學系教授設計「遙距物理實驗平台」,打破時空限制,讓同學隨時隨地登入網頁,遙距控制實驗室儀器,他還為中學生打造「手機版」,以手機作為主要實驗工具和自行設計實驗。該兩項發明將於本月21日至29日舉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17」展出。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大四生馬明宇,利用電腦認知、語言處理技術,再結合海量網絡信息,與另兩位同學共同研發出一款視覺感知手機應用程式「Sense+」。用家只須開啟手機鏡頭,系統能協助辨識三至八米內的人像容貌。若遇上用家的朋友,即會以語音告知。而個人物品若不慎掉在附近,亦可以鏡頭掃描周圍尋找。
理大副教授麥熾良發明「遙距物理實驗平台」,學生透過互聯網控制實驗室內連接的儀器,可節省設置實驗器材的時間。該平台24小時開放,目前提供物理、化學、生物約六個實驗,每個實驗擁有五套器材,即五位同學可以同時選擇一個實驗。麥熾良表示,平台亦有互動功能,學生實驗中若出現問題,可通過「窗口」向教師提問,惟不能保證「即時解答」。
麥熾良續稱,該實驗平台目前使用者除了理大的本科生,包括主修物理、工程的學生,另有十餘所中學正在使用,他指本科生、中學生的實驗有重疊的部分,惟操作步驟不同,「中學生理論知識較少,則實驗步驟略簡單,不及本科生詳細。」該發明最近新增專為中學生打造的「手機版」,因手機本身擁有聲音、測量加速度等多個傳感器,鼓勵學生利用手機自行設計實驗,如在升降機運行過程中體重的變化,驗證牛頓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