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舉世矚目的中共十九大就要開幕。這次會議做出的戰略部署,將清晰的展現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理論和實踐的時空布局,指明中國今後五年甚至幾十年砥礪奮進的方向,對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踐「一國兩制」也將作出具體指引。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重溫習近平主席對港澳同胞的關愛之情,有助於我們全面、準確、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全力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今年七月一日,在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大會講話中,習主席提出了「四個始終」: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四個始終」的要求和希望,具有鮮明的統領性、指導性、方向性,對香港和澳門全面準確實踐「一國兩制」具有指路導航的重要意義。
堅守「一國」之本,才能收穫「兩制」紅利
「一國」和「兩制」是什麼關係?是樹根與枝葉的關係。習主席在2014年12月出席澳門回歸15周年慶典活動時,用「本根不搖枝葉茂」來闡述「一國」和「兩制」的關係,揭示「一國兩制」在澳門取得巨大成功的深刻內涵。在今年七一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上,習主席強調: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正確處理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習主席的講話,正本清源、亮明底線、闡明道理。
對於香港而言,習主席的這一重要宣示,具有強烈針對性。近年來的「政治爭拗」令香港社會撕裂,暴露出一些人明顯缺乏國家意識。有的人把香港與中央的關係理解為「平起平坐」;有的人把中央行使憲制權力的舉措看作是「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有的人把中聯辦等同於外國領事館,中聯辦履行中央賦予的職責,被解讀為「西環治港」。更有甚者,公然打出「港獨」的旗號。凡此種種,都已觸碰到「一國」的底線,是對「一國」和「兩制」關係或扭曲走偏、或把握不準、或有意模糊。
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是辦好香港、澳門一切事情的總前提、總基礎、總要求。今年7月24日中央駐澳機構與澳門特區政府聯合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視察香港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時任澳門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深有體會的講到:「港澳兩個特區只要繼續依靠『一國』強大後盾、立足『兩制』特色優勢,不斷弘揚『香港精神』和以愛國愛澳、包容共濟、務實進取、民主和諧的『澳門精神』,開拓進取、團結拚搏,就一定能夠保持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續寫發展新篇章。」擲地有聲!續寫「一國兩制」新篇章就是需要這種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自信、擔當和追求。
今天,重溫習主席講話精神,我們應該更加明確一個道理:堅守「一國」之本,才能收穫「兩制」紅利。要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讓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堅持依法辦事,才能有效遏「獨」止亂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澳門,應該依據什麼來治理社會?答案只有一個:法律!核心是堅決維護以憲法和基本法為基礎的憲制秩序。在今年七一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上,習主席強調,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可謂一語中的!
在「一國兩制」從構想變成現實的過程中,前人早已考慮到內地與港澳社會制度不同、法律體系不同所帶來的問題,並通過基本法解決了這些問題,明確了中央擁有哪些權力、港澳擁有哪些權力。對於未盡事宜,基本法規定全國人大擁有釋法權,也就是屆時以「司法解釋」的途徑來予以解決。所以,基本法是非常科學的,在港澳具有憲制地位。依法治港治澳的總依據只能是基本法。
澳門對基本法的貫徹非常到位,回歸後落實了「23條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11月對香港基本法第104條釋法後,澳門主動在立法會選舉法修改法案中增加了「防獨」條款。反觀香港,「23條立法」至今沒有解決。
近年來「港獨」勢力浮出水面,公然挑戰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竟然還有人以「言論自由」、「學術自主」為其庇護。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就會破壞香港社會的法治基礎,令香港社會失序、動亂,良好的治理體系最終坍塌。最近幾個月來出現了良好態勢,香港司法機關對多起案件作出裁決,違法違規宣誓的立法會六名議員或候任議員被依法剝奪議員資格,非法「佔中」中煽動暴力的黃之鋒等三人被判入獄,非法「佔中」的發起人戴耀廷等九人接受庭審。這一切,令港人引以為自豪的法治精神得到彰顯,給「港獨」勢力以沉重打擊。今天,重溫習主席講話精神,我們應該更加明確一個道理:堅持依法辦事,才能有效遏「獨」止亂。始終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繼續發展好這種良好態勢。
堅持聚焦發展,才能迸發活力
香港和澳門作為國際化城市,魅力何在?在於其經濟發展的活力。因此,發展是第一要務。沒有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在今年七一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上,習主席強調,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可謂金玉良言!
聚焦澳門成功的奧妙,就是利用好了「一國兩制」這個最大的優勢。澳門各界認同基本法、擁護基本法,在政治上不爭拗、不對抗,一心一意謀發展,爭取到了國家在貿易、用地、基礎設施、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時,借助國家提供的大平台,澳門進入了許多以前進不去的國際性組織,有了更大發展空間,贏得了更多發展機遇。
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當下的香港面臨諸多發展難題。比如:昂貴的租金和勞動力價格,令中小微企業舉步維艱;貧富差距造成的階層固化,令青年人創業艱難;科技創新長期投入不足,令創新能力落後於亞太乃至內地諸多城市。香港的發展需要大視野謀劃、大手筆投入、大踏步推進,最現實、最有效的出路,就是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在「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的結合點上做文章。習主席七一來港時明確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中央還將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和便利。這些都是香發展的利好消息。
前不久,王志民主任在香港新聞界國慶68周年酒會的致辭中說:「我們要發展好香港當前的良好態勢,我們要發揮好香港的特殊優勢,我們要把握好國家發展的戰略大勢。」王志民主任「三勢」論香港發展,完全體現了習主席視察香港重要講話的深刻內涵。
今天,重溫習主席講話精神,我們應該更加明確一個道理:堅持聚焦發展,才能迸發活力。要始終聚焦發展,抓住發展機遇,拓寬發展路子,激發發展活力。
堅持維護和諧,才能行穩致遠
推動「一國兩制」在港澳行穩致遠,需要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一個字:和。兩層意思:港澳要與國家和諧相處,港澳內部也要和諧有序。在今年七一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上,習主席強調,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只有凡事都着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解決問題。習主席的話真是高瞻遠矚。聚焦澳門回歸以來的發展業績,離不開一個「和」字。香港近年來在許多事情上錯失良機,也繞不開一個「和」字。因為政見不同,一些立法會議員屢屢製造「拉布」、「流會」事件,致使高鐵等項目撥款一再受阻,工程建建停停,不僅延誤時日,還浪費公帑;致使設立創科局的方案歷經數年才獲通過,痛失了推進創新的最佳機遇。
今天,重溫習主席講話精神,我們應該更加明確一個道理:堅持維護和諧穩定,才能行穩致遠。要着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和為貴,和為先,和為重,在和諧和睦的氛圍中創造香港澳門的美好未來!
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