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屆立法會最後會期,討論醫改修訂條例,惟在立法會醫學界代表不斷點算人數及「拉布」下,令醫委會改革最終「泡湯」。新一屆政府在衡量各持份者權益後推出折衷方案,回應醫學界訴求,將政府委任及選舉產生委員的比例,變為「一比一」。
事實上,上次改革醫委會條例的方案是由政黨率先提出,大部分建制及「泛民」議員均表支持,當中包括民主黨及公民黨。不過,當議案擺上議事堂便開始出現變化,反對派在醫學界反撲下,相繼轉軚,更出現不少抹黑情況,將原先討論醫委會組成的爭議,轉移視線,聲稱方案會讓更多內地「黃綠醫生」來港,故意誤導醫生及公眾。
就連政府上月再推出《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建議將兩名委任的醫專成員改由醫生選舉產生,仍被醫學界反對,指委任成員多於醫生自行選舉產生的人數。
據悉,醫學會會董上周已就昨日推出的新方案作討論,雖然部分醫生對此仍有微言,認為政府只增加專科醫生委員,並未顧及連同精神科及其他基層醫生,但為免再拖延時間,醫學會會董決定接受方案,並呼籲全體會員「向前看」。醫學會會長蔡堅相信,醫生們都對新方案「收貨」,不會有太大反對意見,亦不會就此「拉布」;而反對派亦傾向盡快完成審議《2017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以便醫委會可以加快處理積壓多年的醫療失誤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