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聽張奧偉「說法」 啟蒙踏大狀之路

時間:2017-09-19 03:15:13來源:大公網

  圖:胡漢清認為,香港應加強國民教育、公民教育和基本法教育 資料圖片

  創立於1851年的聖保羅書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男校之一,名人校友輩出。被問到為何會踏上大狀之路,胡漢清就從他在聖保羅書院就讀高中時的經歷說起。當年聖保羅書院會邀請不少在專業上有成就的人士到校分享和交流,「有一次邀請了張奧偉御用大律師,給我留下好深刻的印象。」胡漢清說,因為張奧偉對法治的解釋與他的理念很相近,他很相信普通法,尤其是刑事法制。張奧偉是香港第一個華人御用大律師、第一個華人馬會主席;他於2003年逝世,生前在香港大律師名冊排名第一位,亦是不少大狀的「啟蒙老師」。

  在聖保羅書院,還有一件事對胡漢清留下了深刻印象。1967年,他親眼目睹了學長曾德成因派反英單張被捕,最終被判入獄兩年。談及近期大學民主牆播「獨」風波,胡漢清直言,若有言論自由就「乜都擺得」,「咁曾德成嗰兩年坐嚟做咩?」

  港英年代,胡大狀也曾反對政府。他憶述,唐明治擔任律政司期間,打算取消一大部分陪審團的制度,但他覺得陪審團正正是民主社會最大的一個監督體制,「當時很高調反對政府,但我們沒有作『公民抗命』,無需要,但結果我們成功了。」

  九七前夕,不少港人擔心生活方式有所改變,但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使胡漢清當年對香港前途充滿信心。他說,在「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澳門都享有穩定和繁榮。「I can't see anyone doing any better!(我看不  到任何一人做得更好)。」

  倡歷史科列中學必修

  然而,回歸20年,胡漢清認為,香港在國民教育、公民教育和基本法教育方面都有不足,未來更應該將歷史科列為中學必修。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在他看來,歷史科對培養學生思辨至關重要。胡漢清說,他進入大學之後發現,修讀法律的學生,中學時多數都有修讀歷史科。他指,因為歷史考試題目往往要求學生作判斷,而當時他學懂先從客觀方面分析問題,之後再作出主觀判斷。「往往一個文明社會,就是任何事用客觀形式(判斷),才可以服眾、才可以為一個『大我』。你凡事都是主觀式的(判斷),就有你無我,對不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